Q/CSG 1 1510-2009-800KV直流输电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试行)

Q/CSG 1 1510-2009-800KV直流输电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试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直流输电
  • 800KV
  • 工程预算
  • 装置性材料
  • 价格
  • 建设工程
  • CSG
  • 标准
  • 电力工程
  • 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083.2091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14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Q/CSG 1 1510-2009-800KV直流输电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试行)》性材料预算价格的主要内容包括单项材料预算价格和综合预算价格两部分。

目录

编制及使用说明
单项材料预算价格表
H- 黑色金属
H01 钢轨
H02 工字钢
H03 槽钢
H04 方钢
H05 扁钢
H06 角钢
H07 普通圆钢
H08 镀锌型钢
H09 普通钢板
H10 镀锌钢板
H15 无缝钢管
H19 焊接钢管
H20 螺旋电焊钢管
H24 镀锌费
X- 电线
X01 圆铜单线
X02 扁铜线
X03 铜母线
X04 梯形铜排
X05 裸铜绞线
X06 铜编织线
X07 圆铝线
X08 扁铝线
X09 铝母线
X10 铝绞线
x11 钢母线
x12 铝槽母线
x13 管形母线
x14 钢芯铝绞线
x15 特轻型钢芯铝绞线
x16 加强型钢芯铝绞线
X17 防腐型钢芯铝绞线
x18 扩径钢铝绞线
X19 其他钢铝绞线
X20 补偿导线、电线
X25 安装线
L-电缆及其附件
LO1 电力电缆
L02 控制电缆
L03 计算机电缆
L04 通信电缆
L06 电缆端子
L20 电缆桥架
C-电瓷及金具
C01 线路电瓷
C02 电站电瓷
C03 线路金具
C04 变电金具
T-杆塔
T01 塔材
T02 混凝土杆(普通)
N-耐火材料
N01 防火包
N02 阻火包带
N03 防火涂料
N04 防火堵料
N05 阻燃槽盒
N06 阻燃隔板
N07 降阻剂
S-塑料橡胶制品
S01聚氯乙烯塑料板
S02 橡胶板
S03 环氧玻璃制品
S04 塑料管
S05 软管
S06 蛇皮管
S08 橡胶管
S09 玻璃钢制品
S10电缆保护管
S11 电缆保护管管件
S12 七彩通信管
Q-其他(含有色金属)
Q02 有色金属型材
Q03 各种网、丝布
综合预算价格表
BZ01 母线
BZ02 管形母线
BZ03 电力电缆
BZ04 控制电缆
BZ05 电缆支架及保护管
BZ06 电缆防火材料
BZ07 接地

前言/序言


《电气工程技术与应用前沿综述》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紧跟行业发展脉搏的知识平台。不同于专注于特定工程标准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著,本书着眼于宏观趋势、跨学科融合以及新兴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力求展现电气工程的广阔图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全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共分为六大核心板块,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的深化到复杂系统集成的最新进展。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分析与规划的数字化转型 本部分重点探讨了传统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在面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分布式能源系统(DERs)时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高效、可靠的系统运营。 高级潮流计算与稳定性分析: 详细阐述了基于张量分析和高维优化算法的新型潮流计算方法,特别关注在含大规模电力电子接口设备(如HVDC、FACTS)系统中的收敛性和精度提升。同时,深入分析了动态系统在快速扰动下的暂态稳定特性,引入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实时状态估计技术,以应对海量传感器数据带来的挑战。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架构: 阐述了能源互联网(EI)的层次化架构设计,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和应用层。重点剖析了区域能源管理系统(CEMS)的协同控制策略,并讨论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微电网之间的能源交易和安全认证中发挥作用,确保交易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 弹性与韧性设计: 探讨了在极端天气事件和网络攻击威胁下,如何通过系统重构、主动防御和快速恢复机制来增强电力系统的弹性。介绍了基于故障隔离和自愈合的拓扑优化方法,以最小化停电时间和影响范围。 第二部分:高压直流输电(HVDC)与电力电子技术深度融合 虽然本书不涉及具体的预算或材料标准,但它详细分析了现代大容量输电技术的核心——电力电子转换器及其在电网中的关键作用。 下一代变流器技术: 对比分析了MMC(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和LCC(线换流器)的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基于宽禁带半导体(SiC和GaN)器件的新型变流器设计。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高开关频率和更精细的脉冲宽度调制(PWM)策略,有效抑制谐波污染,并提升动态响应速度。 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控制: 阐述了VSC-HVDC系统如何实现对交流电网的无功和电压的独立控制能力。详细介绍了直流电网中的故障穿越技术,包括如何快速隔离故障单元、维持系统电压稳定,并确保不同换流站之间的功率平衡。 柔性直流电网(DC Grid)的挑战与机遇: 探讨了构建多馈入直流电网所面临的短路电流控制、继电保护的去中心化设计,以及如何在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利用直流电网进行能量缓冲和支撑。 第三部分: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并网与储能集成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平稳、经济地整合到现有电网中。 风电与光伏预测技术: 介绍了结合数值天气预报(NWP)、卫星遥感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复合预测框架,旨在提高短时和超短期内风功率和光照强度的预测精度,为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储能技术及其应用场景: 全面评估了电化学储能(如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非电化学储能(如压缩空气、飞轮)的性能参数、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重点分析了储能系统在电网调频、备用和阻塞管理中的优化调度策略。 混合能源系统优化: 探讨了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的耦合设计与运行控制,利用优化算法平衡发电、储能充放电与外部电网交互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四部分: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与先进传感技术 随着电网的数字化和互联化,信息安全成为基础设施保护的重中之重。 OT/IT融合安全架构: 提出了针对工业控制系统(ICS)的纵深防御模型,重点讨论了SCADA系统、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AMS)和分布式能源控制器(DERMS)的安全加固技术。分析了零信任架构在电力运营环境中的适应性改造。 先进量测与同步技术: 详述了基于GPS/北斗的精确授时技术在WAMS中的应用,以及新型非侵入式电流/电压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与精度表现,用以弥补传统电流互感器(CT)和电压互感器(PT)的局限性。 第五部分:特高压交流输电(UHVAC)的关键技术挑战 本部分侧重于特高压技术在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中的物理和工程学挑战,特别是对电磁环境的影响。 线路设计与电晕放电控制: 深入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系统中导线选择、跳线结构优化、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导线截面和增加导线股数来有效控制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RI)。 绝缘配合与电磁兼容性(EMC): 探讨了特高压设备和线路的闪络特性与绝缘裕度设计,并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电磁场仿真与评估。 第六部分:未来展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电气工程 本章总结了当前技术趋势,并展望了未来十五年电气工程领域可能出现的技术突破。 人工智能在电网中的深度应用: 探讨了强化学习在复杂调度问题中的决策优化潜力,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海量技术文档和规范解读中的应用前景。 新材料与新工艺对电力的赋能: 展望了超导技术、新型绝缘介质以及增材制造(3D打印)在输变电设备制造和维护中的潜在革命性影响。 本书内容聚焦于先进的理论研究、系统集成和前沿技术应用,为读者理解现代电力系统如何适应能源转型、实现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全书约 1500 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那种深沉的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严谨与权威感,让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绝非等闲之辈。我本是想找一些关于现代电力系统优化配置的通俗读物,最好能有些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毕竟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复杂的公式和冗长的条文总是让人望而却步。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期望着能看到一些关于新型柔性直流技术在城市电网应用的前景展望,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高压输电线的负荷波动的趣味性探讨。然而,我的期待似乎落空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对未来能源格局的宏观思考,比如太阳能和风能并网后对传统直流输电架构的冲击与融合,那才是当下最热门、最引人入胜的话题。这本书的气场过于专业,像是一份深埋在档案馆里的珍贵手稿,充满了只有业内人士才能完全解读的“行话”,与我期望的轻松、前沿的阅读体验相去甚远,更像是一部需要特定工具才能解锁的密码本,而不是一本能让我悠闲翻阅的知识读物。

评分

书本的装帧虽然坚固,但内容组织的方式,却让我感到一丝困惑。我原以为像这样一部“试行”性质的文件,会包含一些前沿的试验数据或者至少是对现有标准的某种灵活的过渡性指导意见,毕竟“试行”二字本身就暗示着某种动态的、正在发展的状态。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材料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对比分析,尤其是针对不同气候带下,某些特定绝缘材料的长期性能衰减模型,希望能找到一些超乎标准规范之外的深度研究。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既有标准的精确复述和细枝末节的成本核算,少了一种对未来技术迭代的预见性,也缺少了对工程实践中那些“灰色地带”的深入剖析和经验总结。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技术经济性评估的敏感性分析模块,比如探讨在不同材料采购成本波动下,对整体项目预算的影响路径,那对项目决策者来说,价值会大大提升,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静态的价格基准。

评分

从目录结构上看,这本书显得异常的扁平化,仿佛是按照一个非常线性的、传统的行政流程来编排的,缺乏那种能抓住读者眼球的逻辑跳跃和专题深入。我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关于“不可预见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比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爆破或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如何量化并纳入预算体系,以及如何通过更精密的风险评估模型,来动态调整这部分预留资金的比例。我设想中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充满“智慧结晶”的工具书,能够提供不同情境下的预案和决策树,指导工程师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进行预算修正,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基准价目表。现在的版本,更像是银行的利率表,准确但缺乏指导实践的灵活性,让人感觉像是被锁定在了过去某个时间点的成本框架内,对快速变化的工程环境应对不足。

评分

试读了其中关于设备安装部分的章节,我立刻感受到了那种浓厚的“教科书式”的描述风格,每一个步骤都写得滴水不漏,但缺少了来自一线工人和项目经理的“人情味”和实战经验。我期待的评价是,某个环节的材料选择,在实际安装中发现由于工人操作习惯或工具限制,导致标准用量需要微调的案例;或者某个高精度设备的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因为现场空间狭小,导致辅助材料的消耗量远超设计预算的真实故事。这些鲜活的、充满挑战性的案例,往往是预算编制中最有价值的参考。这本书似乎在努力避免任何主观的、非量化的描述,从而在保证了规范性的同时,牺牲了对读者在复杂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指导能力,它更像是一份给审计部门看的报告,而不是给项目执行团队准备的实战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试行”定位,让我本能地认为其中应包含大量对未来趋势的探索性定价,比如对于使用新型复合材料或者采用模块化预制件的成本预估,这些都是未来降低建造成本和缩短工期的关键。我更希望能看到关于全球供应链中断对关键设备(如大功率变流器核心部件)采购成本的冲击预估模型,或者针对特定高风险国家的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所应计提的风险溢价分析。然而,我看到的更多是对现有标准材料的精确报价罗列,虽然详尽,但缺乏对“未来感”的捕捉。它像是一张精确测量过的老地图,清晰地标示了已知的疆域,却没能告诉我通往新大陆的航线在哪里,对于一个着眼于未来五年内项目规划的读者而言,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反而成了一种信息上的滞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