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黑茶品鉴
定价:59.80元
作者:陈龙 主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ISBN:9787121265501
字数:240000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目录
第1章 黑茶概述:千古驿路出奇茶
黑茶的起源/ 12
马背上发酵形成的“四川藏茶”/12
让汉川茶受冷落的安化黑茶/14
武侯遗种与普洱茶史/16
六堡茶:畅销东南亚的侨销茶/18
中俄万里古茶道上的老青茶/20
让佛家得安康的安茶/22
泾阳茯茶: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24
黑茶的主要产区/26
云南/26
广西/28
湖南/30
四川/32
湖北/34第1章 黑茶概述:千古驿路出奇茶
黑茶的起源/ 12
马背上发酵形成的“四川藏茶”/12
让汉川茶受冷落的安化黑茶/14
武侯遗种与普洱茶史/16
六堡茶:畅销东南亚的侨销茶/18
中俄万里古茶道上的老青茶/20
让佛家得安康的安茶/22
泾阳茯茶: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24
黑茶的主要产区/26
云南/26
广西/28
湖南/30
四川/32
湖北/34
安徽/35
其他产区/36
第2章 黑茶的采摘与加工:粗老细嫩皆相宜
茶叶的采摘/40
了解茶树/40
采摘技术/42
湖南黑茶/45
黑毛茶初制/45
黑砖和花砖茶压制/47
茯砖茶压制/48
花卷茶压制/50
三尖茶压制/52
湖北老青茶/53
老青茶初制/53
米砖茶压制/55
青砖茶压制/56
四川藏茶/57
做庄茶初制/57
康砖茶和金尖茶压制/59
方包茶/61
广西黑茶/62
六堡茶压制/62
漓江乳雪压制/64
安徽安茶/65
云南普洱茶/67
晒青毛茶初制/67
饼茶和圆茶压制/69
紧茶制作/70
金瓜贡茶压制/71
沱茶压制/72
其他产区/73
陕西泾阳茯茶/73
浙江茯砖茶/74
浙江小型砖茶/75
第3章 黑茶品鉴:众茶皆新我独陈
湖南黑茶/78
花砖/78
黑砖/79
茯砖/80
三尖/81
花卷茶/83
渠江薄片/84
湖北老青茶/85
老青茶/85
青砖茶/86
米砖茶/87
广西六堡茶/88
六堡茶/88
老茶婆/90
六堡茶芽/91
漓江乳雪/92
云南普洱茶/93
七子饼茶/93
饼茶/94
沱茶/95
紧茶/96
砖茶/97
竹筒茶/98
金瓜贡茶/99
迷你沱/100
散茶/101
老茶头/102
老黄片/103
老班章/104
茶膏/105
四川藏茶/106
金尖/106
康砖/107
芽细/108
毛尖/109
方包/110
安徽安茶/111
其他产区的黑茶/112
重庆沱茶/112
陕西泾阳茯茶/113
第4章 黑茶的选购与保存:等闲识得黑陈香
茶叶选购常识/116
春茶、夏茶、秋茶/116
高山茶与平地茶/118
茶叶品质选择标准/120
购茶的小法则/122
茶叶的品级选择/123
茶叶保存常识/124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124
茶叶的储存方法/125
湖南黑茶/126
湖南黑茶的选购/126
湖南黑茶的保存/127
四川藏茶/128
藏茶的选购/128
藏茶的保存/130
云南普洱茶/131
普洱茶的选购/131
普洱茶的等级/132
普洱茶的包装/133
普洱茶的编号/135
普洱茶的保存/136
广西黑茶/138
六堡茶的选购/138
六堡茶的保存/139
第5章 黑茶茶艺:醇厚浓郁粗犷风
宜用茶具/142
宜茶用水/148
泡茶好水的特点/148
五种泡茶用水/149
赏茶之术/152
五品/152
三看/152
三闻/153
三品/153
三回味/153
盖碗冲泡法/154
紫砂壶冲泡法/156
闷泡法/158
调饮法/160
乳味调饮法/160
蜂蜜调饮法/160
果汁调饮法/161
花草调饮法/161
黑茶品饮技巧/162
第6章 黑茶功效:除烦去腻养身颜
黑茶:现代都市人的健康茶/ 166
美容养颜,延年益寿/ 168
清除体内垃圾,减肥瘦身/ 169
黑茶的抗辐射功效/ 170
清血管,降三高/ 171
防治痛风和骨质疏松/ 172
黑茶与痛风/ 172
黑茶与骨质疏松/ 172
说说黑茶的抗癌作用/ 173
抗高原反应/ 174
神秘“金花”:冠突散囊菌/ 175
黑茶的其他功效/ 176
喝黑茶禁忌/ 178
女性喝茶要注意时间/ 178
喝茶禁忌须知/ 179
氟缺乏与氟中毒/ 181
专 题 茶风茶俗
地方茶俗/ 184
北京大碗茶/ 184
广州早茶/ 185
成都盖碗茶/ 186
民族茶情/ 187
藏族酥油茶/ 187
蒙古族奶茶/ 188
土家族擂茶/ 189
白族三道茶/ 190
侗族打油茶/ 191
哈尼族土锅茶/ 192
德昂族酸茶/ 193
异域茶风/ 194
日本抹茶/ 194
阿根廷马黛茶/ 195
欧洲花果茶/ 196
南非国宝茶/ 197
附 录 黑茶审评术语/198
内容提要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成品茶(初制毛茶)色泽乌黑,称为“黑茶”,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等都属黑茶类。本书分为以下几部分:认识黑茶,品鉴黑茶,从黑茶的外形、色泽、叶底、汤色、香气、滋味等不同角度对黑茶不同茶区的名品进行鉴赏;黑茶的选购与保存,黑茶冲泡,黑茶功效,喝黑茶禁忌等;茶风茶俗,包括地方茶情、民族茶情、异国茶情。
刚拿到这本《全新正版 黑茶品鉴 中国茶 湖南黑茶叶选购 黑茶书籍 健康养生 茶文化 茶类精选书籍 茶风》,迫不及待地翻开,一股淡淡的陈年香气扑面而来,感觉像是置身于湖南某个古老的茶园。书的装帧很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和厚重感。我一直对黑茶这种“越陈越香”的茶叶很感兴趣,但市面上信息比较杂乱,很多时候都摸不着门道。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了我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特别是“全新正版”和“中国茶”、“湖南黑茶叶选购”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觉得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南。我特别期待能够在这本书里学到如何辨别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的黑茶,了解它们的冲泡技巧,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最适合的黑茶。毕竟,喝茶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好的黑茶,无疑能为这种态度增添更多醇厚和韵味。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茶师一样,带领我走进黑茶的奇妙世界,让我真正懂得品鉴其中的奥妙。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尤其是对茶道一直心向往之。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全新正版 黑茶品鉴 中国茶 湖南黑茶叶选购 黑茶书籍 健康养生 茶文化 茶类精选书籍 茶风》,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从“茶文化”这个宏大的视角切入,让我看到了黑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如何承载着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我一直觉得,了解一种茶,就是了解一种文化。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教授品鉴技巧,更是带领读者去感受黑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活美学。我希望在这本书的引导下,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茶的博大精深,特别是黑茶独特的韵味,从而提升自己对茶文化的认知水平,让我的品茶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内涵。
评分打开这本《全新正版 黑茶品鉴 中国茶 湖南黑茶叶选购 黑茶书籍 健康养生 茶文化 茶类精选书籍 茶风》,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年茶文化的大门。书中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黑茶深厚的感情和专业的知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怎么喝”黑茶的书,更是一次关于“为什么喝”黑茶的探索。我最吸引我的是关于黑茶“健康养生”的部分,了解到黑茶独特的发酵工艺带来的诸多益处,这对于我这样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里详细介绍了不同黑茶品种的功效,以及如何将黑茶融入日常生活中,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养生方式。这让我对黑茶的认知不再停留在“一种饮料”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一种生活哲学”。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黑茶背后的文化积淀,以及它所蕴含的东方智慧,让我的品茶之旅,从舌尖的享受,升华到心灵的滋养。
评分我一直认为,喝茶是一种能够让人平静下来的活动,而《全新正版 黑茶品鉴 中国茶 湖南黑茶叶选购 黑茶书籍 健康养生 茶文化 茶类精选书籍 茶风》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体验这种平静。它不仅仅是关于黑茶本身,更是关于一种“茶风”,一种悠然自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书中对不同黑茶的冲泡过程和品饮体验的描述,都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我喜欢它所传达的那种慢节奏的生活理念,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品茶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与内心对话的过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培养出更敏锐的品鉴能力,也能将这种“茶风”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仪式感,更加充满韵味。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茶叶市场动态的消费者,对于“湖南黑茶叶选购”这一主题,我一直非常感兴趣。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黑茶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了解其品质和价值的却不多。《全新正版 黑茶品鉴 中国茶 湖南黑茶叶选购 黑茶书籍 健康养生 茶文化 茶类精选书籍 茶风》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期待来阅读。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选购指南,从原料的选择、制作工艺的差异,到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鉴别,都给予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建议。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掌握科学的选购方法,避免盲目消费,找到真正物有所值、口感上乘的湖南黑茶。这样,我不仅能为自己和家人选购到好的茶叶,也能更自信地向他人推荐,成为一个懂茶、爱茶的消费者。这本书让我感觉,学习如何选购好茶,也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