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一开始拿到《古诗文名家:谢朓 庾信诗选》时,我有些犹豫。毕竟,对于谢朓和庾信这样稍显“古老”的诗人,是否真的能够读出新意,我心中并无十足把握。然而,读过之后,我的顾虑不翼而飞。谢朓的诗,那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让我觉得他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意味深长,细品之下,总能发现新的妙处。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唐诗宋词的痴迷,远胜于对其他朝代的文学作品。然而,最近偶然翻阅一本《古诗文名家:谢朓 庾信诗选》,却意外地开启了我对南北朝诗歌的全新认识。说实话,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谢朓和庾信这两个名字,仅限于模糊的印象,知道他们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但具体作品风格,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诗歌,而是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带领读者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评分翻开《古诗文名家:谢朓 庾信诗选》,最先吸引我的,是那股扑面而来的苍凉与悲壮。庾信的诗,尤其是他后期在战乱中的作品,那种家国飘零的无奈,个人命运的跌宕,读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我尤其喜欢他那首描绘战乱场景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绝望和不屈,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本书的注释也非常到位,对于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这本《古诗文名家:谢朓 庾信诗选》的出现,无疑是对我个人阅读品味的一次极大拓展。过去,我总觉得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似乎总笼罩在一层“承前启后”的尴尬氛围中,既不如汉魏的雄浑,又不及唐诗的辉煌。然而,阅读谢朓的诗,我看到了他诗中描绘的山水之美,那种清新淡雅,却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着实让我为之动容。特别是他笔下的“江南”,仿佛一下子具象化,不再是抽象的地域概念,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写照。
评分我一直对文学作品中“时代”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颇感兴趣。而《古诗文名家:谢朓 庾信诗选》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谢朓的诗,更多地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风雅与对自然的依恋,即便身处官场,也似乎不忘诗意的栖居。而庾信的诗,则深深地烙上了那个分裂动荡时代的印记,他的悲歌,既是个人的命运写照,也是时代的一声叹息。这本书的选本编排,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将这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伟大的诗人并列,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评分中华书局,质量没得说。
评分古朴素雅,喜欢
评分图书正版!很不错,还有塑封,继续支持京东哦~加油!
评分少年
评分排版不好飞,感觉不像古典诗词。看得没有古色古香的感觉。其实,本来可以排版排好的,为什么不用心呢?
评分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评分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少负才名,博览群书。十五岁入宫为太子萧统伴读,十九岁任抄撰博士,后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少年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有题解,有注释,能帮助理解诗的大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