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插图艺术选

丰子恺插图艺术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浩然 著
图书标签:
  • 丰子恺
  • 插图
  • 艺术
  • 绘画
  • 中国美术
  • 文化
  • 经典
  • 文学
  • 漫画
  • 素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236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9806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作者简介

吴浩然,1974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自幼爱好书画和藏书,因痴迷丰子恺艺术,2004年定居在丰子恺的故乡——浙江桐乡。书画风格继承和发扬“子恺书法”和“子恺漫画”,发表漫画300余幅;因收藏丰子恺书籍颇丰,藏书楼被丰子恺研究会会长叶瑜荪命名为“恺缘楼”,2006年被评为“嘉兴市十大藏书家”之一。现为丰子恺研究会理事。编著有“缘缘丛书”四部:《丰子恺书法字典》、《丰子恺杨柳画谱》、《丰子恺书衣掠影》、《缘缘人生——丰子恺画传》。

目录

序言叶瑜荪
前言:优美抒情清新可爱——丰子恺插图艺术初探
明珠璀璨
1.《忆》插图
2.《爱的教育》(版本一)插图
3.《爱的教育》(版本二)插图
4.《一般》插图
5.《夜哭》插图
6.《歌曲集——中文民歌五十曲》插图
7.《开明第一英文读本》插图
8.《开明第三英文读本》插图
9.《金河王》插图
10.《背影》插图
11.《近世十大音乐家》插图
12.《燕知草》插图
13.《公平的裁判》插图
14.《古代英雄的石像》插图
15.《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插图
16.《开明国语课本》第四册插图
17.《杨柳风》插图
18.《旅行者言》插图
19.《梅花接哥哥》插图
20.《开明第二英文读本》插图
21.《大同大姊姊》插图
22.《漫画阿Q正传》插图
23.《武训传》插图
24.《猫叫一声》插图
25.《博士见鬼》插图
26.《青乌》插图
27.《小毛的生活》插图
28.《格林姆童话全集之一·青蛙王子》插图
29.《李叔同歌曲集》插图
30.《漫画林家铺子》插图
31.《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插图
沧海遗珠
1.《会走的木屋》插图
2.《关于儿童教育》插图
3.《有结带的旧皮靴》插图
4.《看灯》插图
5.《半篇莫干山游记》插图
6.《穷小孩的跷跷板》插图
7.《洋式门面》插图
8.《新年话旧》插图
9.《访疗养院记》插图
10.《蛙鼓》插图
11.《宜山遇炸记》插图
12.《文艺与工商》插图
13.《蜀道奇遇记》插图
14.《沙坪小屋的鹅》插图
15.《艺术的逃难》插图
16.《白象》插图
17.《贪污的猫》插图
18.《斗火车龙头》插图
19.《姚晏大医师》插图
20.《骗子》插图
21.《银窑》插图
22.《猎熊》插图
23.《毛厕救命》插图
24.《为了要光明》插图
25.《庐山游记之一·江行观感》插图
26.《庐山游记之二·九江印象》插图
27.《庐山游记之三·庐山面目》插图
28.《元旦小感》插图
29.《扬州梦》插图
30.《西湖春游》插图
31.《胜读十年书》插图
52.《杭州写生》插图
33.《黄山松》插图
34.《上天都》插图
35.《黄山印象》插图
36.《阿咪》插图
37.《天童寺忆雪舟》插图
丰子恺插图艺术选 一、 悠然画境,诗意人生:丰子恺插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总有一些艺术作品能够涤荡心灵,带给我们片刻的宁静与美好的遐想。丰子恺先生的插画,正是这样一抹清新隽永的色彩。他的画作,不是宏大叙事,也不是激昂呐喊,而是将生活中的点滴温情、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以及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感,以一种极其纯粹、朴拙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呈现出来。 《丰子恺插图艺术选》,并非仅仅是图画的堆砌,而是对丰子恺先生一生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的一次集中展现。这些插画,如同他的人生写照,温润、内敛,却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它们以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动人的画面,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停下脚步,静静品味那份失落已久的天真与烂漫。 丰子恺先生的画,没有刻意追求技巧的繁复,也非炫技之作,其艺术魅力恰恰在于那份“似拙实巧”的天然。寥寥数笔,人物的动态、神情便跃然纸上;几笔勾勒,景物的意境便油然而生。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是将对生活的洞察与对艺术的热爱,融汇于笔尖的智慧。他的画,不拘泥于形式,不受流派的束缚,自成一家,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常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比如孩子们玩耍的场景,家庭生活的点滴,或是山野田间的风光。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却焕发出动人的光彩。他善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并将其凝固在画面中,让观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在技法上,丰子恺先生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他的线条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墨色浓淡相宜,构图简洁而疏朗。他尤其擅长用墨,以丰富的层次和微妙的变化,营造出空灵而富有诗意的意境。而他的人物画,更是形神兼备,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入木三分”是人们对丰子恺先生艺术的赞誉,这其中蕴含的,是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致体察。他的画,既有东方的含蓄与写意,又兼具西方的严谨与写实,将两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风格。 二、 童趣盎然,天真烂漫:孩童世界的纯净映像 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中,孩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笔下的孩子们,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成人的伪装,他们活泼、可爱、纯真、快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这些插画,仿佛是艺术家心中永不凋零的童年,是对纯真年代的深深眷恋与礼赞。 丰子恺先生笔下的孩童,无论是在嬉戏打闹,还是在静静地玩耍,都透露出一种天然的活力与生命力。他捕捉到了孩子们最真实、最生动的瞬间,比如放风筝的孩童,在田埂上奔跑的孩子,或是依偎在母亲怀中的婴儿。这些画面,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童年记忆,让我们仿佛也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 他笔下的孩童,眼神清澈,笑容甜美,肢体语言丰富而自然。他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面庞,用流畅的笔触,表现出他们奔跑跳跃的身姿。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力,仿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是丰子恺先生对女儿的深情告白,也体现在他画中的女儿形象。他笔下的女儿,温柔、乖巧、惹人怜爱,是家庭中最温暖的风景。他对女儿的爱,通过画笔流淌出来,成为最动人的诗篇。 他对孩童世界的描绘,不仅仅是外形的刻画,更是对他们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他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对世界的热爱。他用画笔,将这些美好的品质定格下来,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纯净而美好的心灵世界。 这些关于孩童的插画,是对生命初生状态最美好的诠释。它们让我们反思,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那份纯真与美好?丰子恺先生用他的画,提醒着我们,在繁华的都市中,在忙碌的生活里,总有一片净土,让我们能够找回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温暖。 三、 山水田园,诗意栖居:回归自然的宁静致远 除了描绘孩童,丰子恺先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同样精彩。他笔下的山水田园,不是壮丽的河山,也不是险峻的山峰,而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蕴含着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他的画,传递着一种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态度。 他笔下的山,不高耸入云,却自有其厚重与秀美;他笔下的水,不汹涌澎湃,却自有其灵动与温婉。他善于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用留白的手法,营造出开阔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画面,充满了东方绘画的写意精神,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 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田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稻田、农舍、村庄,这些构成乡村最基本元素的景象,在他的画中,都显得格外温馨而宁静。他描绘的农夫在田间劳作,孩童在溪边嬉戏,老人在树下休憩,这些画面,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画卷。 他对自然的描绘,不仅仅是写实,更是情感的寄托。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都融入到画作之中。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在在都有艺术。”丰子恺先生的这句话,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美的发现。他能够从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美,并将其呈现在画作中。他的田园风画,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感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心灵慰藉。 这些描绘自然景物的插画,如同他的人生写照,充满了平和与淡泊。在喧嚣的尘世中,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栖息之所,让我们得以暂时逃离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 四、 生活哲思,人生况味:寓教于乐的智慧启迪 丰子恺先生的插画,并非仅仅是美丽的图画,更蕴含着他对生活深刻的体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画,常常在不经意间,传递着一种温和而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在欣赏之余,也能有所感悟。 他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哲理的瞬间。比如,他会描绘一个人在雨中行走,却依然步伐轻快;或者一个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这些画面,都在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如何以一种积极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风雨。 他对人生的观察,充满了洞察力。他能够看到人性的光明与美好,也能看到人性的弱点与不足。但他从不批判,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引导我们去思考。他的画,如同他的人生哲学一样,充满了智慧与慈悲。 “匆匆我,匆匆的过客。”丰子恺先生对人生的短暂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更加珍惜当下,热爱生活。他的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他用自己的画,告诉我们,即使生命短暂,也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风采。 他的插画,在轻松幽默的笔触下,隐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用孩子们的天真来反衬成人的世故,用自然的宁静来对比都市的喧嚣,用简单的生活来诠释人生的真谛。这些画面,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在会心一笑之余,也能获得心灵的启迪。 《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智慧之书。它以其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魅力,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五、 结语:永恒的艺术,不朽的经典 丰子恺先生的插画艺术,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地域,成为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他的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唤醒着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这位艺术巨匠魅力的机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笔下的孩童,纯真无邪,活泼可爱;可以看到他笔下的山水田园,宁静致远,诗意盎然;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洞察,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艺术,是一种温柔的陪伴,是一种无声的教诲。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温暖,一份力量。他的画,是永恒的艺术,是不朽的经典,将永远闪耀着智慧与美的光辉。 希望通过这本《丰子恺插图艺术选》,更多的读者能够走进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世界,感受那份独属于他的,温润如玉的艺术魅力,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哲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插图画册,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教科书,一本关于人生的智慧指南。丰子恺先生的艺术,超越了时代和国界,它所传递的普世价值,至今仍然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我特别欣赏他对人性的洞察,以及他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这些都让他笔下的作品充满了人文的光辉。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就生活在都市喧嚣中的人来说,《丰子恺插图艺术选》如同一股清流,让我有机会暂时逃离浮躁,回归内心的宁静。丰子恺先生的画,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技法,却能直抵人心。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在观看的同时,也仿佛在与自己对话,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

《丰子恺插图艺术选》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平常心”。在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中,我看不到刻意的渲染和夸张,只有对生活最本真的呈现。他用最朴实、最自然的方式,描绘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能在这些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趣。这种“平常心”的态度,不仅体现在他的画作中,也贯穿于他的文字里,让我觉得,原来生活的美,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细微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不仅仅是对某个时代生活场景的记录,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隐喻。我反复翻阅,总能在不同的心境下读出不同的意味。有时候,我会被那些天真烂漫的孩童所吸引,感受到生命初生时的纯粹与美好;有时候,我会被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画面所打动,体会到人间烟火的温暖与真实;有时候,我也会被那些清幽淡雅的山水景致所陶醉,在宁静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评分

我一直对丰子恺先生的画风情有独钟,尤其是他那些带着温情和哲思的漫画。这次终于有机会拜读《丰子恺插图艺术选》,心中充满了期待。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更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窥见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百态,也看到了先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那些孩童的天真烂漫,市井的烟火气息,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都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我眼前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的场景,比如孩子们的玩耍嬉戏,老人家的悠闲自得,还有那对山水自然的淡淡描绘,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

读《丰子恺插图艺术选》,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不像一些激昂的作品那样振聋发聩,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又坚定的方式,渗透进我的思想,改变着我对生活和艺术的看法。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是一种智慧的沉淀,一种人生的感悟,它教会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和。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作品能够触及人心最深处的情感。《丰子恺插图艺术选》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作品。当我沉浸在他那些充满温情和趣味的插图世界里时,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纯真年代,感受到了生命最朴素的美好。那些孩童的稚拙,老人的慈祥,以及他对自然的深情凝视,都像一股暖流,缓缓地注入我的内心,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热爱。

评分

《丰子恺插图艺术选》带给我的惊喜远远不止于画面本身。丰子恺先生的文字与插图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世界。他笔下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哲理,读来如同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他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将人生百态、世事变迁娓娓道来,总能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自然的文字,都蕴含着他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评分

我尤其喜欢《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中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比如孩子们玩耍的场景,充满了童真和欢乐,让人看了心情舒畅。还有那些描绘市井生活的画面,虽然简单朴实,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更传递了一种温暖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力量。

评分

拿到《丰子恺插图艺术选》的瞬间,我就被它独特的韵味所吸引。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极具艺术感,纸张的质感、排版的风格,都透露出一种低调而又沉静的美。而当我真正开始品读其中的插图时,更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丰子恺先生的画,看似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了无穷的意境。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最细微、最平凡的瞬间,并赋予它们生命和灵魂。看着那些孩童们嬉笑打闹的场景,仿佛能听到他们清脆的笑声;看着那些老人们安详宁静的神态,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光芒。

评分

内容很丰富,值得一看,好书

评分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评分

一看就知是丰子恺的风格,取材、构思、笔墨、意境独特,越看越有味!

评分

极为喜欢这套丛书,版面古朴,《英光堂帖》册(宋拓本) 中国南宋刻个人法帖《英光堂帖》原石的南宋拓本残本。剪方间剪条装。存4册52开(另附清孙承泽刻《知止阁帖》米帖9开)。纵33.8厘米,横16.4厘米不等。此帖为汇刻米芾墨迹,全5卷,南宋岳珂辑刻。岳珂(1183~1234)字肃之,号倦翁。岳飞之孙,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所藏米芾墨迹最富,著有《宝真斋法书赞》。平生最服膺米书,因以米芾“英光堂”为帖名。清道光间,上海徐渭仁、盐官蒋光煦均有重刻本。此帖所集米芾书,无一伪品,摹勒之妙不减墨迹。原石早佚,拓本亦无全帙。 此部拓本仅存曹子建应诏诗、灵峰行记、《中伏帖》、《游湖州帖》、《临右军王略帖》等 5种,首尾各有残缺。《灵峰行记》帖首全,帖前刻小标题 4行:“英光堂帖第四”“鄂国宝真斋法书第四十三”“本朝能书人帖门”、“宝晋灵峰行记帖”。《应诏诗》帖尾全,帖后刻小楷书宝真斋《曹子建应诏诗》赞,从中可见《英光堂帖》摹刻格式,至为珍贵。此本纸墨古旧,石无残泐,信为宋拓。有孙承泽、翁方纲、吴荣光、张建屏等人题跋10段,“翁方纲印”、“荷屋鉴赏”等藏印20方。在第 1册前副页中,还有孙承泽、吴荣光题签、嵇燧画米襄阳像。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清以来,著录所见所知《英光堂帖》的原刻宋拓本都是残帙,有明确卷数的都是单帖一卷,其它均是零散的残帖,各帖之间的原来次序,前后关系不明。馆藏本的第三卷是唯一保存原来宋代摹刻面貌的拓册。帖内书简,皆为宋本宋刻宋拓,原帖墨迹早已失佚,本册保存了米书多种面貌和各时期不同的署名方式,书写风格各异,年代早晚俱备。诸帖内容又为米氏的行实交游活动提供珍贵史料。此三十四帖无一伪书,故此更可为其它存世米氏书迹的真伪鉴定作参考标尺,这也是此本珍贵之处。 南渡之后,高宗更是以皇家的权威肯定了米芾的地位。因此,米帖大行其道也就不使人感到意外了,何况米老的成就本来就是那样的杰出。 《绍兴米帖》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米芾专帖———《英光堂帖》问世了。帖的主人,是岳飞之孙岳珂。岳珂是岳飞三子岳霖的次子。与祖、父不同,岳珂的志趣在经史、辞章,并且勤于著述,曾下大力气搜集有关其祖的史料,使岳飞的事迹得以流传。岳珂历官光、宁、理三朝,仕途得意,大半生过着自在闲适的生活。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使他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号召力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研究、收藏及相关活动。 岳珂嗜米书。通行本米芾诗文集《宝晋英光集》,就是岳珂搜集遗文辑成的。对于自己的收藏,岳珂全部著录于《宝真斋法书赞》。他把每一件藏品的书体、字数、行数、题记、考订、入藏年月乃至缺损状况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可见他的收藏是具有研究性质的,显现出学者的睿智。这为后人的鉴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依据和标准。今《宝真斋法书赞》虽只存清人据《永乐大典》辑本,但仍然可以看出岳珂的收藏极为丰富,而且米帖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米芾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四十余年,卒葬此。绍定间,岳珂官润州,总领浙西江东财赋。出于爱好和职官责任,他特别注意修缮和保护有关米芾的遗迹。其摹刻《英光堂帖》也应该在这一时期。今人林业强以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与《宝真斋法书赞》进行比对,并据其他文献,论定《英光堂帖》的摹刻完成应于绍定二年(1229)至绍定六年之间。 《英光堂帖》全本内容、卷数、编次已不可知,今传残本有两种:一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宋拓第三卷上、下册,一为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四册。 香港中文大学藏本卷首保留了原刻的各级标题,知此残本为“宝晋斋书简帖下”,存34帖,表现了米芾不同时期的艺术面貌,也可以从中看出米芾的交游和行踪,足征文献。 这34帖,笔势横扫,超逸绝尘,风格多变,精彩纷呈。其中《不烦》一帖尤称精绝,是我们所见米帖中面目最为独特的:首行起笔静穆雍容,二、三行渐趋萧散,四行到六行纵笔横扫,物我两忘,直至终篇。这六行帖,完成了一个灵感凸现、激情昂扬的过程,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书家沉浸于创作之中的情景。 故宫藏本在清代经孙承泽、吴荣光递藏,各册有翁方纲跋,是流传有绪的善本。其中第四册部分内容是孙承泽入藏时以《知止阁米帖》补入的。 这四册帖临古之作不少,间有自家诗文,而大字独多,尤为夺目。第一册中的曹植《应诏诗》,筋骨雄强,气势喷薄。第二册中与友人游灵峰宝刹题名,字大盈尺,洒脱淡定。此题名有明确纪年“崇宁甲申”,即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为后世提供了可靠的鉴定标准。 此外,孙承泽补入诸帖,墨迹今传,并几而观,可见刀笔纸墨之别,亦为鉴赏之助。

评分

如题。。。。。。。。

评分

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评分

丰子恺 儿童漫画(20张)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评分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评分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丰子恺为不少书画过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为自己的文章、书籍所作;二是为别人的书文而作。《丰子恺插图艺术选》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丰先生插图艺术的总体轮廓和概貌,更为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这一专题完整的资料和线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