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中国历史大辞典(全6册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9-1 |
| 作者: 郑天挺,谭其骧 主编 | 开本: 16开 | 印刷时间:2010-9-1 |
| 定价: 899 | 页数: 3502 | 版次印次:第1版第1次 |
| ISBN号: 9787532627653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10970000 |
本书共收词近7万条,字数达1100万字,贯通古今,系统完整,包罗了中国从先秦时代到清朝灭亡的各个断代史和大量专门史的重要内容。举凡历史学科的名词术语、古国朝代、政权年号、民族部落、阶级阶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团组织、史籍文献、典章制度、社会经济、风俗礼仪、文物考古、科技发明、中外关系等,应有尽有,喊阔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教育、法律、科技等各个领域。全书还附有1745幅图片,5项附表,24幅各朝代历史地图,被认为上当今世界上全面、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新中国部由国家组织编纂的特大型历史专科词典
1.收录全面:本辞典原分先秦史卷、秦汉史卷、魏晋南北朝史卷、隋唐五代史卷、宋史卷、辽夏金元史卷、明史卷、清史卷(上)、清史卷(下)、民族史卷、历史地理卷、思想史卷、史学史卷、科技史卷等十四个分卷出版,现汇编成上、下两卷。收词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共收词目67154条。
2.编排规范:本辞典所用字体,以《简化字总表》和《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但对少数可能被误解的简化字和选用字,在词目中括注繁体字或异体字。个别人名、地名在词目和释文中也酌情保留繁体字或异体字。
3.认定: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已有定论者,按定论介绍;尚无定论者,则以一说为主,诸说并存。
4.检索方便:本辞典正文按词目的首字笔画数和起笔笔形顺序排列。书前刊有词目表,以便检索。
5.图文并茂:为帮助读者理解释文,本书附有图片1745幅。书末附录有《中国历代世系表》、《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户籍、人口、垦田总数表》、《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表》以及中国历史地图24幅。另附有《词目首字四角号码索引》,供查阅。
凡例
词目表
正文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历代世系表
附录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
附录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四 中国历代户籍、人口、垦田总数表
附录五 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表
中国历史地图
词目首字四角号码索引
中国历史悠久,积存了浩繁的文献典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运用辞书的形式,整理和传播具体的历史知识,是近代通行的一种科学方法。我国在二十世纪初年已开始编纂新体的综合性辞书,但《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在旧中国并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学者曾提出编纂历史辞典的倡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组织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筹组此事,得到全国各地历史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各地历史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979年商定编纂体例和工作计划,着手组织编写。
《中国历史大辞典》包括漫长的历史时期,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为便于编纂工作的进行,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需要,整个编纂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出版分卷,再编纂汇编本。本书收词上起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各卷聘请主编和编辑委员,依据统一体例,分头进行编纂,自1984年起开始陆续出版。1994年,在各分卷编纂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由编委会责成中国历史太辞典编纂处组成汇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汇编本的编纂工作。首先由各分卷主编负责对分卷内容进行修订,同时由汇编工作小组组织撰写典章制度类的通贯条目。在此基础上,再、由汇编工作小组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各分卷交叉、重复条目进行整理合并,共同完成汇编本的编纂工作。整个工作历时三年。
评价一 这本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的福音!我前段时间一直在寻找一本内容详实、体系完整的中国历史工具书,市面上很多要么内容过于浅显,要么就是侧重于某个特定时期的叙述,难以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直到我入手了这套《中国历史大辞典 中国历史知识百科 历史年表 历史大辞典工具书(套装全6册 精装)》,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一网打尽”。光是那个“大辞典”部分,里面的词条数量和深度就令人咋舌,无论是古代的官职制度、重要的历史事件,还是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文化概念,几乎都能查到清晰的解释和准确的年代定位。我特别喜欢它将“知识百科”和“年表”结合的方式,当我在阅读某个朝代的兴衰时,可以随时翻阅年表部分进行交叉比对,时间线的概念一下子就清晰立体起来,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了。对于我这种喜欢深入研究历史脉络的人来说,这套书的精装质量也让人非常满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在对待一部传世之作。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我个人历史研究室里的一个核心基石。
评分评价三 最近迷上了做一些古代战争复盘的课题研究,对兵器、战术和地理环境的细节要求极高。过去我都是分散在好几本不同的典籍里寻找零星信息,效率极低。这套《中国历史大辞典》的出现,简直是解救了我这个“细节控”。我专门测试了一下关于宋代“火药武器”的词条,结果发现里面不仅详细列举了“突火枪”“震天雷”等几种主要火器的原理和应用时间,还附带了相关的历史记载出处,这种严谨性是市面上大多数百科全书无法比拟的。而且,这六册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像是把中国历史的各个维度——从政治到军事,从经济到文化——都做了精细的“切片”和“重组”,需要系统性了解时可以按卷查阅,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特定概念时,大辞典的主体部分能立刻给出答案。对于我这种追求学术精确度的用户而言,这套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评价四 我购买这套书时,最看重的是它作为“工具书”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它的装帧和耐用性。因为我工作性质,需要经常携带和翻阅参考资料,平装本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散页或者磨损严重。这套全精装的配置确实让人放心,书脊的连接处理得非常牢固,即便是反复翻阅不同册次,也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特别是那本附赠的“历史年表”,采用了特殊的纸张,拉伸和折叠的耐受度很高,方便在案头摊开进行跨年度的对比研究。内容上,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时,通常会呈现主流观点并注明不同学者的见解,这种客观中立的态度,比那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历史读物要可靠得多。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本身的定价,它更像是一种对系统性历史知识的长期投资。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买这套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给孩子准备历史竞赛的参考资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的单,结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们都知道,很多工具书为了追求大而全,往往在深度上有所欠缺,但这一套六册的配置,明显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我随便翻了其中关于先秦时期的那部分,里面对“井田制”和“分封制”的解析,不仅清晰地描述了制度的运作,还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进行佐证,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既能建立基础认知,又不至于被过于晦涩的学术语言劝退。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历史年表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罗列,而是将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关键事件并置对比,让你能直观地感受到汉唐盛世时,同时期西方的局势是怎样的,这种宏大叙事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视野。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体现了对阅读体验的重视,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对于需要高强度信息处理的学习者来说,这点非常重要。
评分评价五 这套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信息密度”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我之前尝试过其他大部头的历史辞典,往往因为术语过于专业或者解释过于冗长而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套书的行文风格却显得非常平易近人。举个例子,我本来对明清时期的“乡绅”阶层概念不太明确,查阅了其中的百科部分,它的解释清晰地勾勒出了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变迁和权力结构,用词精准却不堆砌复杂的学术行话。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解释历史名词时,往往会配上简洁的图示或表格来辅助理解,比如解释复杂的官僚体系层级时,一个清晰的结构图胜过千言万语。对于自学者来说,这种贴心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历史知识的吸收过程变得高效且充满乐趣,而不是一种枯燥的记忆负担。它真正做到了“工具”和“百科”的完美融合。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包装精美,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评分好多的书,什么时候能看完...
评分正版,很好的工具说,好评!值得购买
评分不错哦!
评分还中
评分质量没的说,价格也实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