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編輯推薦
明朝滅亡時,張岱四十八歲,爾後他得去麵對一個殘酷的事實:讓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輝煌明朝,被各種競逐的殘暴、野心、絕望、貪婪力量所撕裂,土崩瓦解,濛羞以終。他反復追思迴想,事情愈是清晰:如迷霧籠罩的路徑,於眼前重現,諸多以往的嘈嘈低語,也咆哮四起……
內容簡介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傢,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錶。他齣身仕宦傢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遊山玩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歲那年,清兵入關,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摺。他帶著幸存的傢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個人曆史與傢國曆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麵對擋不住的曆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綫。不論是懷誌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裏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傢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蕩之間,隱隱浮現。
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傢,也是熱愛曆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摺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分子,是如何藉由迴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迴憶,以書寫對抗遺忘,纔能坦然麵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瞭曆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係。
作者簡介
史景遷(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漢學傢,現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1936年生於英國。曾受教於溫切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1965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耶魯大學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國曆史見長,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悠久的中國曆史,並以不同一般的“講故事”的方式嚮讀者介紹他的觀察與研究結果。他的作品敏銳、深邃、獨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為蜚聲國際的漢學傢的同時,也成為學術暢銷書的寫作高手。 史景遷作品: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太平天國》《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王氏之死:大曆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鬍若望的疑問》《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曹寅與康熙:一個皇室寵臣的生涯揭秘》《中國縱橫:一個漢學傢的學術探索之旅》《改變中國:在中國的西方顧問》《天安門: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追尋現代中國:1600-1912年的中國曆史》
目錄
總序 妙筆生花史景遷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人生之樂樂無窮
第二章 科舉功名一場空
第三章 書香門第說從頭
第四章 浪跡天涯絕塵寰
第五章 亂世熱血獨愴然
第六章 王朝傾頹亂象生
第七章 散盡傢産留忠心
第八章 繁華靡麗皆成空
第九章 寄諸石匱傳後世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大主考李九我清點瞭試捲數目,發現少瞭七份捲子,於是就問教諭是怎麼迴事。教諭答說:“七捲大不通,留作笑資耳。”李九我命其找齣這七份捲子,照張岱的說法,“公一見,撫掌稱大妙,洗捲更置丹鉛。易經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餘悉置高等”。
主考李九我雖然有意把張汝霖放在榜首,但是“南例無胄子元者”,官員的長子不能放在榜首,這是南方的慣例,所以大主考李九我就以龔三益掄元,張汝霖放在第六位。後來李九我對彆人說,這麼做有違自己的良心,“此瞞心昧己事也”。科考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其中之一就是上榜的考生要嚮主試考官錶示謝意。張汝霖也照規矩行事,“揭榜後,大父往謁房師(也就是前麵提到的那位教諭),房師闔門拒之日:‘子非我門人也,無溷我。’”
三年考一次的鄉試一如進京會試,過程復雜,規矩又多,應試的考生有數百乃至上韆之多,耗時數日,顯然張岱為求敘述精彩而把過程簡化瞭一些。但重點是主考官李九我能隨機應變,又能惜纔,教諭則是照章辦事,不知變通,容不得考生有異見。幸好張汝霖的纔情能獲得賞識,脫穎而齣。如果被打入冷官的這七份捲子果真寫得很好,這或許說明瞭教諭對嚮來囊括榜單的紹興人心存偏見,要不然就是他有特定的人選想呈給主考官。張汝霖後來當官,也做瞭主考,便特彆留心榜單以外的考生,是否有遺珠之士,但是最後卻因時常力排眾議,而遭到解職。”
張岱筆下的文人世界充斥各種矛盾:一邊是令人目眩的名望與機會,一邊是鬱悶、沮喪,甚至肉體的衰亡。張岱繼續細數參加科舉的族人,父親張耀芳也經曆類似的睏頓與疾病糾纏。說到這裏,張岱的語調更為粗澀,父親早年生活順遂,但隨即睏頓。萬曆二年(1574),張耀芳生在紹興,自幼“靈敏”,很早就開始讀書,“九歲即通人道”。張耀芳十四歲就取得生員,有資格參加鄉試。但之後將近四十年,張耀芳都是在埋首苦讀。幼年對讀書的熱愛,如今轉為抑鬱牢騷,使得他情緒低落、為胃疾所苦,視力也幾乎失去——或許是因為遺傳父親的眼疾。張岱還在私塾念書時,父親“雙瞳既吒”,已近乎眼盲,但仍然讀書不輟。張岱後來寫道:“漆漆作蠅頭小楷,蓋亦樂此不為疲也。”顯然是剛從外國傳來的科技救瞭張耀芳的視力,“猶以西洋鏡掛鼻端”,讓他又能讀書,到瞭五十三歲,纔終於上瞭鄉試副榜。
根據張岱的記述,他的叔伯各有因應科考之道。像是季叔燁芳”曾仔細看過親戚為瞭科考所讀的書,頗為不齒,“徒爾爾,亦何極?”但是張燁芳為瞭證明自己的能耐,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下帷讀書,凡三年,業大成”。但張燁芳還是無意功名,也從未嘗試,過著揮霍不羈的生活。更復雜的是張岱九叔(九山)與十叔(煜芳)的關係。十叔顯然占瞭一些優勢,“少孤,母陳太君鍾愛,性剛愎,難與語。及長,乖戾益甚,然好學,能文章,弱冠補博士弟子”。主考官從眾考生之中選瞭張煜芳,提供津貼,讓他去考鄉試,長達三十多年。但是,這麼優渥舒服的日子並沒有稍解張煜芳的壞脾氣。崇禎六年,張煜芳的九兄張九山中進士第,有旌旗匾額送至,掛在傢門之上,惹得他語帶輕衊罵道:“區區鱉進士,怎入得我紫淵(十叔的號)眼內!”照張岱的描述,十叔張煜芳“裂其旗,作廝養揮,鋸其乾,作薪炊飯,碎其扁,取束諸柵”。
張煜芳雖然脾氣暴躁,管不住自己,又善妒成性,但他對於科舉製度本身顯然並不仇視。過瞭十二年後,崇禎十三年(1640),朝廷欲收天下人纔,以解決燃眉弊端,於是就下令吏部破格開科進用,結果張煜芳名列特科二等第十九名,補刑部貴州司主事一職。”
那麼,張煜芳的學問如何呢?張岱則是一語帶過:“紫淵叔剛戾執拗,至不可與接談,則叔一妄人也。乃好讀書,手不釋捲,其所為文,又細潤縝密,則叔又非妄人也。”意思是說張煜芳脾氣暴躁,彆人很難跟他說話。但是他又喜歡讀書,文筆“細潤縝密”,由此來看,他又不是個“妄人”。諸如此類的矛盾,竟然集勤學與暴戾於一身。
我們從張岱祖父、父親的生平可看到,張傢學子多有失明之虞。祖父是以處暗室以恢復視力,父親靠的則是眼鏡。明朝時已可買到眼鏡,一副眼鏡值白銀四兩。但是比張岱小十歲左右的堂弟張培在五歲便雙目失明,藥石罔效。根據張岱的說法,失明的原因不是日夜苦讀,而是張培喜歡吃甜食,加上親戚縱容,這孩子要吃什麼甜的,全都順他的意。等到大人察覺張培的視力迅速退化時,就算是祖母“費數韆金”,求遍天下名醫也沒用。
……
前言/序言
話說五十年前在耶魯大學研究所,我開始師從芮瑪麗(Mary Wright)讀瞭點中國史,很快就對滿人在17世紀中葉入主中原感到著迷。博士論文選擇研究曹傢(曹雪芹傢族)與康熙皇帝,是因為我特彆發現,曹寅跟康熙的關係很親,而康熙身為皇帝對政事與日常生活寫下的文字記錄竟是齣人意料地直白寫實,所以曹寅成為我第一本書的主角。後來,我用更多的著作研究康熙與其子雍正,以兩位皇帝的奏摺為史料,試圖厘清他們眼中的統治為何物。整體而言,這兩人無疑皆為意誌剛強的明君,雖然有時擔憂漢人百姓威脅其帝位不免偏執,但對我來說,1661年至1735年兩人在位時期,是中國漫長曆史中難得一見的盛世。
我因而慢慢對清之前的明朝感興趣,試著研究明亡的原因,也愈來愈想瞭解明朝士紳階層失落的是什麼,因為如不是十分珍貴,他們也不會寜可自殺(甚至是全傢人尋死),也不願受清朝統治;同時,原來的社會一定非常富足,讓他們的生活太值得去玩味。或許這也間接證明瞭晚明是中國史上文化最繁華的時期。為瞭思考朝代之更迭,我需要新的著力點,但遍尋不得。直到接觸到張岱的《陶庵夢憶》,我明白我已找到方嚮,能幫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與美學。當然,張岱的淵博知識與文化涵養實非我所能及,然而試圖理解他卻是愉快的經驗,即便並不輕鬆。當我在全書告罄之際跟他道彆,我感覺到,因為有他,這本新近的書又把我拉迴多年前最初的誌趣。
在綫試讀
《前朝夢憶》相關資料 他在其中每一個世紀都選擇瞭一、兩個專門題目,寫齣生動的敘事(narrative)長篇,從正麵或側麵勾勒齣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這是史學傢的真本領,也是史學的最後歸宿。就我閱覽所及,在並世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學者之中,好像隻有史景遷一人具有這一特殊的本領。為什麼呢?我想這是因為他不但史學的功夫深厚,而且文學的造詣也超齣儕輩。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