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係第一輯名局03:徐程十局 中信齣版社

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係第一輯名局03:徐程十局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祖德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30229
商品編碼:1033055804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開本:16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3

具體描述

第一套係統精解中國圍棋古譜的係列叢書,三年陸續齣齊,是對中國圍棋智慧的總結和提升,給圍棋專業、人士、圍棋愛好者的精品珍藏禮物。
中國圍棋古譜很少有人係統詮釋,陳祖德以一人之力,將最精彩的中國圍棋古譜係統精解,讓今天的圍棋界人士順暢瞭解和學習中國圍棋古譜,是獨一無二的重要工程。


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與青年程蘭如於康熙後期的分先對弈棋譜,是爭奪當時棋壇王者的“十番”棋賽。因主事者嫉星友資深名高,陰使眾人助程,徐遂多負。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與程之“渾厚”(施襄夏語),亦發揮得淋灕盡緻,其精深細微處多與今日暗閤,尤見功力。施襄夏因此將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細加評述,推闡入微。一流的棋譜,再配以超一流的棋評,這番際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陳祖德,1944年生,上海人。曆任國傢體育總局棋類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棋院院長、中國圍棋協會主席、國際圍棋聯盟副會長。我國建國以來的傑齣運動員和教練員。1999年被評為“新中國棋壇十大傑齣人物”。曾兩次獲得體育榮譽奬章。曾獲1964年、1966年、1974年全國圍棋個人賽冠軍。他是我國第一位戰勝日本九段的棋手。1982年被授予九段。“中國流”布局的創始人。著有《超越自我》、《當湖十局細解》、《無極譜》等書,其中《超越自我》曾獲“人民文學奬”。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錶。


總序

推薦序中國流,大格局
自序
第一局 程蘭如●徐星友
第二局 徐星友●程蘭如
第三局 程蘭如●徐星友
第四局 徐星友●程蘭如
第五局 徐星友●程蘭如
第六局 程蘭如●徐星友
第七局 程蘭如●徐星友
第八局 徐星友●程蘭如
第九局 徐星友●程蘭如
第十局 程蘭如●徐星友
後記


總序

吳清源

我的助手牛力力從中國帶迴瞭祖德先生的消息, 得知他正在研究和講解清朝的古棋,這令我十分喜慰。

迴思上世紀五十年代與川端康成先生的對話, 我曾比較過中日兩國在兩三百年以前圍棋發展的盛況。那時的日本圍棋, 在德川幕府的治下, 齣現瞭劃時代的名人———道策, 他的棋力超群, 有&"十三段&" 的美譽, 更創製瞭&"道策流&", 開啓瞭近代布局的先河, 可以說是棋界瞭不起的大人物。

但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 中國的座子圍棋, 也達到瞭巔峰, 或者可以更準確地說,中國圍棋最強的時代, 就是在三百年前左右的乾隆時代。當時的中國, 名傢輩齣, 其中更有像黃月天(龍士)、施定庵(襄夏) 等超群拔俗的強手。但兩國的翹楚, 道策先生以及後起的丈和先生, 與清朝的黃月天、施定庵、範西屏三位棋聖, 並沒有在盤上一爭短長的機緣; 道光、鹹豐年間, 爭奪名人碁所失利的幻庵因碩, 曾有意來華, 與當時中國的大國手周小鬆切磋棋藝, 然也因海路不通而作罷。但清代大國手的棋力, 我以為是到達瞭非常瞭不起的程度的, 應相當於日本的名人一級的水平。

我是根據從清朝流傳下來的棋譜集, 而得齣這一判斷的, 五十年前我對川端先生如是說,時至今日, 我仍然抱持這樣的信念。

但清朝並沒有幕府將軍為棋士提供祿米, 也沒有&"名人碁所&"、&"禦城碁&" 這樣嚴密的製度作為支撐, 而隻有貴族或富豪不定期主辦的棋賽, 中國頂尖的名手, 於是依賴懸賞的奬金獲得收入。

在康熙時期, 黃月天獨步天下, 沒有人能和他相抗衡; 到瞭乾隆年間, 則是施定庵與範西屏兩人並立的時代。&"但是不知何故, 兩雄之間的對弈局數很少, 全部不過十二三局而已,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富豪所舉辦的十局賽, 這十局棋被稱為韆兩之棋; 也就是說, 一局就相當於一百兩的價值, 而當時的一韆兩, 以今天的價值來看, 應該相當有一韆萬元(指上世紀50年代的日元。———編者注) 吧? 此二人就可以說是相當高強的專傢棋士, 並且一生就是以圍棋為職業而持續地下棋。

其中還有名為‘血淚篇’ 的黃月天與徐星友之對弈譜流傳於世。徐星友當時雖然已號稱國手等級, 但是其棋力還是比不上黃月天, 兩者當時的局差是先二左右, 但是黃月天卻說實際上可以讓徐星友三子, 於是徐星友非常憤慨, 真的就和黃月天下受三子的十局賽。當然, 最後這個十局賽是黃月天輸多勝少, 不過還是有幾局棋是黃月天漂亮地獲勝, 所以被稱為‘血淚篇’, 是非常精彩的名局。&"

但到瞭清朝的末年, 中國的圍棋水準急劇地衰退, 到達瞭榖底。我的老師顧水如先生、汪雲峰先生, 與中國最後一位大國手周小鬆, 可能要以&"先二&" 的棋格纔能與之相抗。此後, 中國圍棋的水準慢慢迴升,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終於達到今日的光輝興盛局麵。

中國清代的圍棋, 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既有清末中國圍棋急劇衰落, 在一般人心目中造成瞭中國古棋不如日本圍棋的深刻印象, 又有那時的戰法, 與現代的圍棋大大不同的原因。因為, &"即使看瞭乾隆時代的古譜, 也無法應用到現代的下法中, 因此不受到重視,也很少被拿來研究&"。

但圍棋的玄妙、幽深, 又非一時一地、一人一局所能勘破。三百年前的下法, 在今人看來, 已經有瞭不甚滿意的地方; 三百年後, 後人看我們今天的棋, 是否也會抱持同樣的看法? 我們雖然不得而知, 但以事理推斷, 明矣。

祖德先生發思古之幽情, 整理國故, 他的著眼點, 想來也在此處。此舉善莫大焉, 於是欣然草文, 以為響應。

常振明

祖德先生的&"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係&" 交由中信齣版社齣版, 是文化界、圍棋界的一件盛事。

我與祖德先生的交誼已經有幾十年瞭, 因為在入讀大學以前, 我曾經是北京市的一名專業棋手。在棋上, 祖德先生是我的前輩, 在國傢隊一起訓練或比賽時, 我常有機會嚮他請教。在年齡上, 祖德先生長我十二歲, 溫文爾雅, 待我如同兄長一般。我在棋界的時間雖然不長, 但這一段濃厚的記憶, 常常令我迴味。

那時候, 我們的國傢隊基本上還是以日本為師, 耳濡目染的是日本棋界所開發齣來的下法, 如小目的定式, 木榖實與吳清源的新布石, 運籌布子講究棋理和棋形, 等等, 並且在棋手中間, 有一種趕超日本的氣氛, 於是, 對我們的前輩, 明清時代的國手所遵循的下法, 當時並沒有餘力過多地涉獵。

但是從2005年起, 我們的年輕棋手常昊、羅洗河、古力, 包括中信北京隊的孔傑等, 在國際比賽中取得瞭一係列的佳績, 從頂尖棋手的層麵以及整體厚度的層麵, 可以說, 我們不僅超過瞭日本, 與以前的&"苦手&" 韓國相比, 也占瞭一點上風。在這樣的形勢下, 迴過頭來研究古代圍棋, 從我們的古譜中汲取營養,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的確是非常好的時機。

唐太宗曾經說: &"以史為鑒, 可以知興替。&" 曆史這麵鏡子, 不僅記載瞭過去, 從中也可以推知未來。像我國的古代圍棋, 經曆瞭魏晉、唐宋, 到明清時達到瞭頂峰, 但從清末至民國, 隨著國勢的衰退, 圍棋的水平也大大地倒退。隻是在新中國, 由於陳毅元帥等老一輩革命傢的提倡, 圍棋纔重新步入瞭興旺的局麵, 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終於迴到瞭我們的祖先曾經達到的&"盛世景象&"。撫今追昔, 令人感慨。

圍棋的盛衰、興替, 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裏邊起作用? 陳毅元帥有一句名言, 叫做&"國運盛, 棋運盛&", 說的是外部的環境, 國傢的繁榮, 是圍棋事業興盛的主導條件; 另一方麵, 棋手們是否有開闊的胸襟、前進的動力, 樂意於從方方麵麵汲取養分的謙虛態度, 我以為也是重要的內部因素。

圍棋是我們的國粹, 凝聚瞭先人們傑齣的智慧。對它的繼承和發揚, 是我們每一個熱愛圍棋的人都無可推卸的責任。中信集團多年以來一直關注著圍棋事業的發展以及圍棋文化的傳承。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的第九屆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 中信集團曾給予瞭一定的資助。在中國圍棋甲級聯賽創辦之初, 中信集團組隊&"中信大三元&", 連續四屆參加瞭比賽。2009年, 中信集團再度與北京圍棋隊聯手, 更名為&"中信北京隊&", 重返圍甲的大舞颱。此外, 對於圍棋團體的成長、青少年棋手的培養, 中信集團也曾稍盡綿力。

中信齣版社以前曾經推齣過吳清源大師的作品, 如他的自傳《中的精神》, 以及他的棋譜選集《人生十八局》等, 獲得瞭一些好評。這次與祖德先生攜手, 把目光轉嚮我們的傳統文化———明清時期的古譜, 製作一個大係列, 以此來傳承和發揚國故, 也希望得到讀者的認可。

自序

陳祖德

如果不是中華民族來發明,世界上至今也不會有圍棋。

中華民族是個智慧的民族。人們經常提四大發明, 其實中華民族影響深遠的發明創造何止這四項? 譬如圍棋, 就是一項非常瞭不起的發明。圍棋的曆史悠久, 遠遠早於四大發明, 而且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智慧。四大發明固然瞭不起, 但隻是我們比其他民族先走瞭一步, 如果我們不發明, 其他民族早晚也會發明。唯有圍棋, 如果不是中華民族來發明, 那麼, 世界上至今也不會有圍棋。

圍棋深奧莫測、變化無窮。我們的祖先在數韆年前發明圍棋, 數韆年後的我們, 怎麼想都想不明白, 都覺得不可思議: 先祖有怎樣的聰明怎樣的智慧纔能發明圍棋? 難怪有人認為圍棋是外星人發明的。

還有不可思議的是, 曆史無情, 隻要跟不上曆史的發展, 不符閤時代的節拍, 曆史必然將它淘汰。數韆年的曆史長河, 不知淘汰瞭多少東西。多少文化藝術纔短短二三百年的曆史, 如今已無以存矣, 或者是需要保護需要搶救矣, 偏偏圍棋越活越年輕。

圍棋的曆史悠久, 遠遠早於四大發明, 而且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智慧。

圍棋曆經數韆年, 非但沒被淘汰沒成為老朽, 相反, 如今生機勃勃、熱力四射、陽光燦爛。今天的圍棋, 在國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般的洶湧的愛好者, 特彆是少年兒童愛好者;在世界上更是被越來越多的國傢和民族所接受、所喜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藝術卻綻放齣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這是最不可思議的。

我國曆史上絕大部分的帝王將相、纔子佳人和文人墨客都會下圍棋, 其中有很多對圍棋情有獨鍾, 甚至癡迷。他們留下瞭大量的有關圍棋的詩詞賦文以及趣聞軼事。曆朝曆代對社會有著極為重要影響的群體, 可能在交往和遊戲間, 就肩負起瞭圍棋的薪火傳承。

魏晉唐宋時期我國的文化藝術包括圍棋蓬勃發展。圍棋本身具有文化性和競技性兩個主要方麵, 而我國古代社會重視的主要在精神層麵, 好像覺得看重競技看重勝負似有悖文化藝術的清雅脫俗。蘇東坡的名言&"勝固欣然, 敗亦可喜&", 是對勝負的一種灑脫, 也是當時的一種人生態度。

我國古代圍棋水平真正的提高是從明末開始, 至清康乾盛世達到瞭無限風光的頂峰。

正如陳毅同誌所說&"國運盛, 棋運盛&"。

祖國的韆年前的精美棋具,隻在日本奈良的博物館&"正倉院&"。

康乾時代, 棋壇人纔輩齣, 強手如林。令人可喜的是, 留下瞭大量的棋譜和各種圍棋著作。

但同時我又感到遺憾和痛心, 因為這之前留下的圍棋史料太少太少。圍棋最早的古譜是宋本《忘憂清樂集》, 其中有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與呂範的對局, 但這張棋譜的真假無從考證。

圍棋在春鞦戰國時已相當普遍, 孔、孟曾多次提及圍棋。但春鞦戰國時的圍棋究竟怎麼樣? 孔、孟的圍棋又下得如何? 想看到竹簡時代的棋譜無疑是種奢望。

然而秦代有瞭篆書, 尤其是漢代有瞭隸書, 文字已發展到書法藝術, 當時留下圍棋的棋譜應當是有可能瞭。但曆代那些酷愛圍棋的有名的君王、士大夫以及大詩人、大纔子,如漢高祖劉邦、曹操和曹丕父子、梁武帝蕭衍、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宋徽宗趙佶、明太祖硃元璋以及他的大將徐達和大臣劉伯溫等等, 還有杜甫、杜牧、白居易、王維、劉禹锡、李商隱、韓愈、陸遊、文天祥和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等傢喻戶曉的文壇北鬥, 他們為圍棋留下瞭豐富的傳聞和詩文, 可就是未留下一張棋譜! 這給人留下無限想象和無窮遺憾!

我們的智慧而瀟灑的先人嗬! 難道是曆史太悠久瞭, 反而不懂得曆史的價值? 難道是文化太豐厚瞭, 反而不珍惜文化的遺存?





用戶評價

評分

好評,特價時買的,非常喜歡

評分

不錯

評分

內容不錯。小孩子看 。講解詳細。推薦

評分

不錯

評分

內容不錯。小孩子看 。講解詳細。推薦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我的心靈非常有幫助!

評分

很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