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原东编著的《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一书,目的在于使广大从事园林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能够全方位地掌握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施工、养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其在工作过程中随用随查,游刃有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新的标准、规范为依据,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与传统技术经验相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图文并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经验的运用;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不仅突出了知识的整合性,而且注意了知识间的融贯性,使全书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力求满足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和管理的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
邹原东编著的《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共分9章 ,内容包括:园林绿化工程概述、园林绿化植物、园 林苗圃育苗、园林树木种植、园林草坪种植、园林花 卉栽植、园林立体绿化工程、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供从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养护及管理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 使用,也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工程相关专业师生教 学参考。
1 园林绿化工程概述
1.1 园林绿化的概念与意义
1.2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1.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 园林绿化植物
2.1 园林绿化植物的基本知识
2.2 园林绿化植物的生境与群落
2.3 园林绿化常用植物材料
3 园林苗圃育苗
3.1 园林苗圃用地
3.2 园林苗圃育苗技术
4 园林树木种植
4.1 树木种植施工原则及栽植成活原理
4.2 树木移栽定植时期
4.3 苗木栽植技术
4.4 大树移植技术
4.5 非正常季节树木移植技术
4.6 竹类移植技术
4.7 风景树栽植技术
5 园林草坪种植
5.1 草坪草种的应用选择
5.2 草坪用地整理
5.3 草坪的建植
6 园林花卉栽植
6.1 花卉的栽植与整形
6.2 花期控制方法
6.3 花坛栽植施工
7 园林立体绿化工程
7.1 垂直绿化工程
7.2 屋顶绿化工程
7.3 城市桥体绿化工程
8 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
8.1 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
8.2 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
8.3 园林树木生长常遇危害及预防
8.4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8.5 竹林的养护管理
8.6 草坪的养护管理
8.7 花坛的养护管理
8.8 垂直绿化的养护管理
8.9 屋顶绿化的养护管理
8.10 城市桥体绿化的养护管理
9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
9.1 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害种类
9.2 园林绿化植物主要虫害种类
9.3 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症状
9.4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及防治技术
9.5 常用农药及其施用技术
参考文献
这本书简直是园林工程领域的一股清流!我之前在工地实习的时候,对“施工”和“管理”这两个词的理解还很肤浅,总觉得就是把图纸上的东西搬到现实里,再盯着工人按时按质完成。但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完全是坐井观天了。它并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基础的、网上随处可见的施工技术细节,比如如何挖沟填土,而是更侧重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宏观视角。比如,书中对于项目前期的风险识别与规避策略的探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注意安全”这种口号,而是深入分析了在多变气候、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同工序之间可能存在的连锁反应。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合同变更管理的那一章,作者用几个非常贴近实际的案例,拆解了如何从法律和经济角度去应对甲方突如其来的设计修改,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要走向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来说,提供的不是“怎么做”的肌肉记忆,而是“为什么这么做”的底层逻辑支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有预见性、能控场的管理者,而不是一个只会执行的工匠。
评分我从事园林绿化行业的管理工作已经超过十五年,见证了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规范的不断迭代。市面上很多参考书往往滞后于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然而,这本丛书(或者说,这本书所代表的丛书体系)给我的感觉是与时俱进的。它没有固守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而是积极探讨如何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入日常养护管理。书中对利用无人机进行大面积植被健康监测和传感器技术进行智能灌溉系统调优的论述,让我看到了未来园林管理的清晰方向。它不是简单地提及这些高科技名词,而是深入分析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成本投入产出比以及维护人员的操作培训需求。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具有前瞻性,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传统施工技术与未来智慧园林管理之间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带领团队实现技术升级的管理者来说,它提供的不仅是现阶段的工作指引,更是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套丛书的时候,我还在犹豫,网上关于园林施工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都是大同小异的图说和规范罗列。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养护”这个环节的深入程度,远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传统的施工类书籍往往在竣工验收那一页就戛然而止,仿佛项目就此寿终正寝。然而,本书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植物的长期健康管理和景观元素的耐久性维护。特别是关于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策略,它完全摒弃了那种“一发现就喷药”的粗暴方法,转而推崇基于气候模型和本土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方案。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不同城市微气候对新栽植乔木的长期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缓苗和冠层管理技术。这对于我们做长期运营维护的单位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让你意识到,一场成功的景观工程,其价值的体现,往往要在落成后的第三年、第五年甚至更久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而这本书,就是确保这份“长期价值”不打折的指南。读完后,我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扎实、严谨,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专业沉淀感,读起来让人感到无比踏实。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晦涩的理论,而是大量采用了案例剖析和规范引用相结合的方式。我特别欣赏它对于施工现场的组织与安全管理这一模块的处理。作者仿佛带着读者亲临一线,详细描述了大型绿化项目在交通疏导、大型苗木吊装时的应急预案。举个例子,书中对吊装作业的“风力限制标准”和“起重机械的每日验收流程”描述得细致入微,这绝不是一般理论书籍能提供的细节。此外,它对新型环保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挑战与解决方案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于透水铺装材料的长期性能监测和维护策略的探讨,显示出作者对行业前沿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经验丰富的老把式手把手传授的绝学,它教你的不是死板的条文,而是变通的智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路径。
评分我是一位工作了十多年的资深景观设计师,过去我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设计深化和审美表达上,对于后期的施工控制和成本核算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觉得那是工程师的范畴。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设计如何落地”才是决定作品最终成败的关键。这本书在成本控制与材料优化方面的论述,极其精辟且具有实操性。它不仅仅告诉你“要节约成本”,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比如如何利用BIM技术进行材料预估的精度提升,以及在景观设计阶段就引入模块化施工思路以减少现场二次加工。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的部分。在设计院里,我们常常因为不了解现场工序的复杂性而画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节点大样。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知识鸿沟,它用清晰的图示和文字,展示了不同基础处理、防水层铺设的规范操作流程和关键验收点。这让我在接下来的设计工作中,能更主动地与施工方进行有效沟通,从源头上减少了因设计与施工脱节而导致的扯皮和造价失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