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好书,以前删的也出了
评分不错哟
评分不错哟
评分很喜欢的书,慢慢阅读。
评分优惠买的书,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书发来有点变形。竺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即使非学术论文,他也极其认真对待,例如1957年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纪念大会的开幕词中,他不但很得体地引用了恩格斯将牛顿与林奈相提并论的话,还利用了最新的科学史著作,即1954年才在伦敦出版的贝乐纳的《历史上的科学》,来加强自己的观点,其时国内还没有此书的译本,说明他一直注意国际上的学术动态。对于其他学者请他审读的书稿,也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决不敷衍,不溢美。1959年复侯仁之信,对北大地理系所编的《中国地理学简史》前四章提出中肯的意见。他认为郑和航海“诚是历史上的壮举,也是我国航海史上光辉的一页,但不能称之为地理发现史上的空前壮举。因为在五代、北宋,甚至隋唐的劳动人民,早已足迹达印度洋”。明年就是郑和首次出航的600周年了,国内的庆祝活动自去年已经开始,这当中,如何正确看待郑和的成就,其实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决不能因为有西洋人说郑和1421年已经发现美洲,就让我们乐得丢掉了科学态度。竺先生的意见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至于该书的第五六两章,竺先生坦承没有时间看,也就不提意见,这是何等负责的作风!
评分非常好。
评分书发来有点变形。竺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即使非学术论文,他也极其认真对待,例如1957年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纪念大会的开幕词中,他不但很得体地引用了恩格斯将牛顿与林奈相提并论的话,还利用了最新的科学史著作,即1954年才在伦敦出版的贝乐纳的《历史上的科学》,来加强自己的观点,其时国内还没有此书的译本,说明他一直注意国际上的学术动态。对于其他学者请他审读的书稿,也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决不敷衍,不溢美。1959年复侯仁之信,对北大地理系所编的《中国地理学简史》前四章提出中肯的意见。他认为郑和航海“诚是历史上的壮举,也是我国航海史上光辉的一页,但不能称之为地理发现史上的空前壮举。因为在五代、北宋,甚至隋唐的劳动人民,早已足迹达印度洋”。明年就是郑和首次出航的600周年了,国内的庆祝活动自去年已经开始,这当中,如何正确看待郑和的成就,其实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决不能因为有西洋人说郑和1421年已经发现美洲,就让我们乐得丢掉了科学态度。竺先生的意见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至于该书的第五六两章,竺先生坦承没有时间看,也就不提意见,这是何等负责的作风!
评分从解放到去世,竺先生在新中国生活了24年时间,一方面他真心拥护共产党,在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经历各种运动,也不得不写、不得不说那些不想写不想说的话。我们在1957年可以读到他的一篇反右的发言稿《谁说党不能领导科学》,在两次会议上都同用这一篇,只不过第二次加了一段很轻描淡写的批判文字。在日记中他自己说,此文不过三千字,竟花了两天功夫。要批判就得有话说,但又无话可说,可见当时是如何地搜索枯肠。《竺可桢全集》的编者告诉我们只有这末一段批判语是作者手笔,独占一页,其他是别人抄写的。感谢编者的细心,让我们知道了文字以外的信息。在这篇批判文章中还有一句话是说中国有世界上丰富无匹的资源,显然与二十年前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一文中地大物不博的观点相悖,违心在这种文章中本不可免。而且在日记中,竺先生还说他的发言是完全照着稿子读的,批判会议当时的情景由此语可以想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