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奇生 著 著作 定 價:49 齣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01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509712375 ●前言
●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
●同一個《新青年》,新文化人的當下詮釋與後來史傢的言說有相當的齣入。沒有一場運動或事件,像五四一樣得到不同黨派、政治力量以及官方與民間的共同紀念,且持久而不衰。五四運動的意義,越紀念越深巨;而五四運動的本相,則越紀念越模糊。
●一 “普通刊物”
●二 “復活”與“漸興旺”
●三 與《東方雜誌》競爭
●四 新文化形成“運動”
●五 各方視野中的《新青年》
●●第二章 個人·社會·群眾·黨:五四前後的關聯與演進
●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國傢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均因被視為基於“自由競爭”、“弱肉強食”的價值理念而遭否定,社會主義則因被建構為“平等”、“互助”而大受歡迎。
●一 個人、國傢、社會
●二 社會與社會主義
●三 社會運動:群眾與黨
●●第三章 “革命”與“反革命”:三大政黨的黨際互動
●1920年代,國民黨的“國民革命”、共産黨的“階級革命”與青年黨的“全民革命”幾乎並起。政治道路的不同選擇不再被定義為“革命”與“改良”之爭,而是被建構為“革命”與“反革命”的聖魔兩立,水火不容。
●一 從一黨獨“革”到三黨競“革”
●二 三大政黨的黨際互動
●三 “革命”與“反革命”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內容簡介:1949年以後的數十年間,靠前史學界有關中國近代曆史的書寫,基本上等同於中國革命史的書寫。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革命確實是近代中國曆史的主調,是整個近代中國曆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符碼。在業已告彆革命的今天,作為曆史研究者,不能僅僅簡單地放棄、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們曾經長期沉迷的觀念,而有必要追問,那些早已溶鑄成為我們思想價值觀念的革命話語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又是如何演變的?《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開。
王奇生 著 著作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鄉人,武漢大學曆史係學士、碩士,華中師範大學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先後任職於*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華中師範大學曆史研究所和*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現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國留學生的曆史軌跡(1872~1949)》、《留學與救國:抗戰時期海外學人群像》、《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國共閤作與國民革命》等。
靠前章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新青年》(首捲名《青年雜誌》)創刊為開端,以“民主”、“科學”為旗幟。這一說法,早已成為學界認同的經典錶述。然而,在“新文化運動”這一概念很初流傳之際,時人心目中的“新文化運動”多以五四為端緒,而且身曆者所認知的“新文化”、“新思潮”,其精神內涵既不一緻,與後來史傢的慣常說法亦有相當的齣入。後來史傢所推崇、所眷顧的一些思想主張,在當時未必形成多大反響,而當時人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卻早已淡齣瞭史傢的視野。
數十年來,學界對以《新青年》為代錶的新文化運動之曆史敘事,日益趨同。陳平原即注意到,中外學界對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曆史的敘述,差異很小的是關於《新青年》部分。等 **章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新青年》(首捲名《青年雜誌》)創刊為開端,以“民主”、“科學”為旗幟。這一說法,早已成為學界認同的經典錶述。然而,在“新文化運動”這一概念*初流傳之際,時人心目中的“新文化運動”多以五四為端緒,而且身曆者所認知的“新文化”、“新思潮”,其精神內涵既不一緻,與後來史傢的慣常說法亦有相當的齣入。後來史傢所推崇、所眷顧的一些思想主張,在當時未必形成多大反響,而當時人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卻早已淡齣瞭史傢的視野。
數十年來,學界對以《新青年》為代錶的新文化運動之曆史敘事,日益趨同。陳平原即注意到,中外學界對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曆史的敘述,差異*小的是等
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