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上.下册)

明太祖朱元璋(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传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明朝
  • 朱元璋
  • 传记
  • 帝王
  • 古代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人物
  • 王朝兴衰
  • 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35986
商品编码:1027831411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商传 著作 定  价:59 出 版 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01日 装  帧:平装 ISBN:9787533935986 第 一 讲 治隆唐宋  001
一、钟山题字003
二、大明江山006
三、得位008

第 二 讲 游方和尚  013
一、钟离东乡014
二、村中牧童017
三、皇觉寺僧021

第 三 讲 明教教主  025
一、黄河石人026
二、还俗从军029
三、崭露头角033

第 四 讲 夫以妻贵  037
一、上门女婿038
二、濠州群雄040
三、招兵买马043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朱元璋可以说是*成功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他自己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不懈奋斗,*终成为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并且,他当上皇帝后以后,也没有止步不前,他在位的三十一年中,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因而有“得位*正”、“治隆唐宋”(康熙评价)的称誉。
然而,朱元璋又是如此复杂矛盾的一个人物,绝非简单的几句话可以定论:他屠戮功臣,但是他也严惩贪官;他实行文化打击读书人,可是他又极为关切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主张选用人材看实际工作能力,可是他也确立了明朝一套科举考试的制度;他养兵百万造成财政包袱,可是他同时创立了一套屯田法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他是中国历目前有名的严酷皇帝,可是他又经常更像一位乡间老人,默默品尝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朱元璋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他的辉煌帝国是怎样构建的?他的杀戮全无道理吗?
商传教授用36讲等
商传 著作 商传:
历史学家,河北保定人。出生于明史世家,有名历史学家商鸿逵之子。为*国明史学会会长(法人代表)、*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社会史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明史、社会史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国通史?明代卷》(合著)、《*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合著)的主要撰稿及组织工作,出版专著有《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志》等,发表论文《试论明代民屯的几个问题》、《〈明太祖实录〉三修本的评价问题》等数十篇。1993年获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百家讲坛邀请商传先生主讲《永乐大帝》,深获好评。2013年,百等     第十八讲  朝廷上下
    上一讲我们说到朱元璋为了能够了解下情,不被蒙蔽,想了许多办法,任命御史去调查下情,向他报告;设立了通政司,让下面的大事可以不通过官员,直接经通政司传到他面前;这还不够,他还在皇宫门前放了一面大鼓,取名登闻鼓,谁要是有重大事情,就可以直接击打登闻鼓,向皇帝告御状。这,真的有个人前来击打了登闻鼓,可是这个人击鼓后,就在登闻鼓下上吊自尽了。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大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执法三司
    这个前来击鼓的人是一个从地方上来京城的基层官员,是洞庭湖畔龙阳县的典史,名叫青文胜。
    典史等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明太祖朱元璋(上、下册)》一书,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具体情节的、详尽的图书简介,旨在描述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题材或人物传记: --- 《帝国灰烬与新生:拜占庭最后的辉煌与陨落》 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探寻一个伟大帝国如何挣扎求存,最终在历史洪流中化为永恒的记忆。 本书导语: 公元1453年,当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在奥斯曼帝国的炮火下轰然倒塌时,标志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陷落,更是罗马帝国——那个统治了地中海世界一千多年的庞大实体——的彻底终结。然而,这段史诗般的终结并非始于那一日的硝烟弥漫,而是源于数百年间,拜占庭帝国在内外交困、信仰冲突与文化孤立中进行的漫长而悲壮的挣扎。 《帝国灰烬与新生:拜占庭最后的辉煌与陨落》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单一看似主宰历史进程的帝王,而是将视角投向了帝国晚期那张由无数忠诚的贵族、虔诚的僧侣、绝望的士兵和坚韧的市民共同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本书旨在揭示,在一个日益敌对的世界中,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是如何努力维持其神圣性、文化传承和政治独立性的。 核心内容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黄金时代的余晖与渐次的侵蚀 (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本卷首先描绘了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4年)的灾难性后果后,尼西亚帝国如何成功复国,重夺君士坦丁堡的艰难历程。这不是简单的权力回归,而是重建一个破碎的灵魂。我们将深入探讨“帕莱奥洛戈斯王朝”的开端,特别是安德洛尼卡斯一世和二世时期,帝国如何试图通过联姻、外交斡旋和对内推行严酷的财政改革来应对四面楚歌的局面。 神学与政治的困境: 重点分析了教会内部围绕“神圣东正教”正统性的争论,以及与西方天主教世界在“合一会议”上的痛苦拉锯战。这种对信仰纯洁性的执着,在面对西方的军事援助时,成为了帝国致命的政治筹码。 内部的裂痕: 详述了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新兴斯拉夫势力的崛起,以及这些内耗如何消耗了帝国本就捉襟见肘的军事资源。探讨了贵族集团与皇室之间的权力制衡,以及频繁的内战对国家财政的毁灭性打击。 第二部分:在十字路口上的挣扎与最后的荣耀 (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初)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势力的崛起,拜占庭不再是区域霸主,而沦为一个夹缝中的城邦。本部分聚焦于帝国如何利用有限的外交手腕,在威尼斯、热那亚等海上共和国的夹缝中求生存。 曼努埃尔二世的外交之旅: 细致描绘了曼努埃尔二世(一位深刻理解危机本质的君主)对西方的巡访。这不仅是政治游说,更是文化和信仰的申辩,记录了他与伊斯兰学者、西方神学家的激烈辩论。 城墙下的生活: 引入了大量社会史的视角,描绘了君士坦丁堡市民的生活状态。他们如何在战火与瘟疫的阴影下维持着对“罗马人”身份的认同?他们的日常生活、商业活动以及对城墙的集体守护心理,构成了抵抗意志的微观基础。 文化输出的最后火花: 探讨了在帝国政治衰落的同时,其学术和艺术却达到了晚期拜占庭风格的顶峰。大量学者和手稿逃往西方,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播下了重要的思想火种。本书将分析这些流亡学者所携带的古典知识对西欧思想界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围城、陷落与永恒的回响 (1453年及其后)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时间线推向终结,以极具张力的笔触描绘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最终围城战。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叙事,而是对“历史必然性”与“个人勇气”之间张力的深刻反思。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抉择: 重点分析了末代皇帝在绝境中,如何平衡信仰要求、市民士气和军事现实所做的艰难抉择。他的阵亡,被描绘成一种殉道式的英雄主义,为帝国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句号。 帝国的遗产: 探讨了陷落后,拜占庭的残余势力和精神如何在东欧、俄罗斯以及意大利的城邦中延续。东正教的“第三罗马”观念如何形成?古典希腊语知识如何重塑西欧的知识结构? 本书特色: 多视角叙事: 结合了东正教史料、奥斯曼档案以及威尼斯外交报告,力求还原一个立体的、充满矛盾的帝国形象。 宏大叙事与细节并重: 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穿插了对建筑艺术、礼仪制度、宗教圣像画风格演变的细致解读。 对“衰亡史”的反思: 本书不仅记录了衰亡,更探讨了拜占庭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以及一个千年文明在面对无可阻挡的时代变迁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与无奈。 读者对象: 对中世纪晚期历史、地中海文明冲突、东正教历史,以及“古典文明遗产”如何影响现代世界的读者,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深度读物。 ---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感非常棒。我选择阅读朱元璋的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太大了,想要深入了解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一个强大王朝的。上册让我看到了他早期的奋斗和崛起,那种从小人物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智慧。下册则让我看到了他如何巩固统治,如何塑造一个全新的帝国。作者在处理朱元璋称帝后的政策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好”或“坏”,而是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来解释这些政策出台的必然性和影响。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朱元璋性格的解读,他认为朱元璋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又有猜忌多疑、心狠手辣的一面,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了解朱元璋这个人,更是在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厚重的纸张质感,加上那个威严又有些沧桑的朱元璋画像,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当时是抱着一种“想了解历史名人,但又怕枯燥”的心情翻开的,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在叙述上非常有技巧,他并没有一味地罗列史实,而是将朱元璋的人生轨迹编织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从那个赤贫出身的放牛娃,到最后的开国皇帝,中间经历了多少磨难,付出了多少心血,书中都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细节的捕捉,比如在描写朱元璋早年的艰辛时,那种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感觉几乎能透过纸页传递出来。又比如在描述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时,那种决断、勇气和谋略,都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热血沸腾。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乱世之中,亲眼见证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崛起。尤其是上册,更是将朱元璋从一个普通的个体,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领袖,这个过程描绘得非常详实,而且充满了戏剧性。

评分

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对明朝历史一直颇感兴趣,而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自然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拿到手后,就被其厚实的装帧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我最看重的是作者的史料考证和论述逻辑。读下来感觉作者功力深厚,他引用的史料广泛且扎实,对于一些关键事件的分析也显得鞭辟入里。书中对于朱元璋出身的描写,并非简单地将其塑造成一个“苦难英雄”,而是细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个体是如何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朱元璋性格的多重性刻画,他既有草莽英雄的豪情壮志,又有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同时还有作为凡人的缺点和局限。作者在叙事上,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而是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朱元璋。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明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描写,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长远眼光和实际成效,远非仅仅依靠军事力量就能实现的。

评分

读到下册的时候,我更加沉浸在朱元璋称帝后的故事里。这个阶段的书写,相比于上册的冲锋陷阵,更多地转向了政治斗争、制度建设和对后世的影响。作者并没有回避朱元璋晚年的一些争议性举措,比如严酷的政治清算,但他处理得非常客观,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力求还原一个更全面的历史真相。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如何巩固皇权、如何建立明朝的政治体制的描写很感兴趣。那些复杂的朝堂斗争,那些权谋策略,读起来就像一部精彩的宫廷剧,但又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被朱元璋那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魄力所折服,也为他最终的猜忌多疑感到惋惜。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帝王的故事,更深入地探讨了权力对人性的影响,以及在那个时代,一个雄才大略的领导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读完后,我感觉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这位传奇人物有了更立体、更复杂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好”或“坏”的标签可以概括的。

评分

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买的这套《明太祖朱元璋》,平时我不是特别喜欢读历史书,总觉得会有些枯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一点也不像是在读一本厚重的史书,更像是在看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电影。他特别擅长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让我感觉朱元璋不是一个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实存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朱元璋与他的第一任妻子马皇后的感情描写的片段,那种相濡以沫、共患难的情深,读来让人动容。同时,在描写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步步成长为大元朝的终结者时,那种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那些智谋的较量,都写得非常精彩,让我一度废寝忘食地阅读。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有细腻的人物刻画,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力量。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 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