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志等主编的《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注塑模具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本书既适合注塑模具设计、制造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注塑 模具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 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全书共分18章,内容包 括塑料及其性能,塑料制件结构工艺,注塑模具结构与注塑机,注塑模具 分型面设计及成型零件设计,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流道脱落机构及排 气,注塑模导向、定位机构设计,注塑模推出机构,侧向抽芯、斜顶及螺 纹抽芯机构,注塑模具标准化,注塑模具温度调节系统,注塑模用模具材 料及热处理,新型注塑工艺及其模具设计,热流道成型技术,注塑模具制 造工艺,注塑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注塑模具的装配、维修、保养及入库 管理,模具价格估算,注塑模模流分析技术。
赵龙志等主编的《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内容丰富、 数据翔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既适合注塑模具设计、制造等行 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 参考。
**章 塑料及其性能
1.1 塑料的特点、组成、名称/代号及分类
1.1.1 塑料的特点
1.1.2 塑料的组成
1.1.3 塑料的分类
1.1.4 塑料的名称/代号
1.2 塑料的特性
1.2.1 塑料的性能术语
1.2.2 塑料的技术性能
1.2.3 常用塑料的使用性能
1.2.4 塑料的成型特性
1.3 塑料的模塑性和可加工性
1.3.1 塑料的流动性
1.3.2 塑料的结晶性
1.3.3 塑料的取向性
1.3.4 塑料的收缩性
1.3.5 塑料的吸湿性
1.3.6 水敏性
1.3.7 热敏性
1.3.8 水分和挥发物的含量
1.3.9 塑料的硬化性
1.3.10 塑料的开裂性
1.3.12 流长比和型腔压力
1.3.13 降解
1.3.14 交联
1.3.15 相容性
1.4 常用塑料的简易鉴别方法
1.4.1 常用塑料的外观鉴别法
1.4.2 常用塑料的密度鉴别法
1.4.3 常用塑料的燃烧鉴别法
1.4.4 常用塑料的溶剂处理鉴别法
1.5 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
1.5.1 塑料的黏性流动行为
1.5.2 影响塑料熔体流动的因素
1.5.3 塑料熔体状态方程
1.5.4 塑料熔体的弹性表现
1.5.5 塑料熔体在圆管及狭缝中的流动分析
第2章 塑料制件结构工艺
第3章 注塑模具结构与注塑机
第4章 注塑模具分型面设计及成型零件设计
第5章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流道脱落机构及排气
第6章 注塑模导向、定位机构设计
第7章 注塑模推出机构
第8章 侧向抽芯、斜顶及螺纹抽芯机构
第9章 注塑模具标准化
**0章 注塑模具温度调节系统
**1章 注塑模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2章 新型注塑工艺及其模具设计
**3章 热流道成型技术
**4章 注塑模具制造工艺
**5章 注塑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
**6章 注塑模具的装配、维修、保养及入库管理
**7章 模具价格估算
**8章 注塑模模流分析技术
参考文献
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这本《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模具工程师,但作为一名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工艺技术员,我对注塑成型以及模具方面的知识一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过去,我接触到的资料大多零散且晦涩难懂,总感觉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我尤其欣赏它在原理阐述上的深入浅出,没有过多华而不实的理论堆砌,而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概念一步步剖析清楚。例如,在讲述冷却系统设计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各种冷却方式的优缺点,还结合了实际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如何根据产品特点和模具结构来选择最优的冷却方案。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为何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到位,很多都是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读完之后,茅塞顿开,很多困扰已久的问题似乎都有了解决的思路。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写完就束之高阁,这本书让我觉得,我可以真正地把它应用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去指导我的实践,去优化我的工艺。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注塑模具设计新手,面对《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这样一本厚重的技术书籍,起初确实感到有些望而却步。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书中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细的图例所吸引。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其他资料那样,上来就讲各种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模具结构组成、零件功能开始讲起,一步步深入。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一个模具组件的讲解,比如浇口、流道、排气、顶出等,都配有精美的三维图和剖面图,让我能清晰地看到它们在模具中的位置和作用。书中关于注塑成型工艺参数与模具设计的关联性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模具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会有不同的成型效果。这本书为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模具设计知识框架,让我知道如何系统地思考和设计一个注塑模具。它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让我一步步地掌握了摸索门径,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演练”案例,让我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进行有效的模拟和练习,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个对材料科学略有涉猎的机械设计爱好者,我对《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中的内容感到非常惊喜。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模具开发,但深知模具设计与材料选择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关于不同塑料材料特性在注塑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模具钢材和表面处理工艺,都写得非常细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应力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提供了一种严谨的科学方法来评估模具的耐久性,这对于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我一直觉得,很多模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材料性能没有被充分理解和利用。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仅教你“怎么做”,更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提升设计的深度和可靠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模具结构优化和减重方面的探讨,这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它鼓励读者跳出传统思维定势,运用创新性的设计理念来解决问题,这对于激发设计灵感,提升整体设计水平非常有帮助。
评分长期以来,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直感到在模具设计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壁垒,很多时候即使产品设计完成,但考虑到模具的可行性和成本,也需要反复修改。这次有幸接触到《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让我对模具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在“设计”这个核心环节上,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且实用的方法论。我发现书中关于产品结构与模具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尤其具有启发性。例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从产品拔模斜度、圆角、壁厚均匀性等方面来考虑,以避免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书中对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顶出系统等关键部分的优化策略,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权衡的思路,这让我能够更好地与模具工程师沟通,共同找到最适合产品特点的模具设计方案。此外,书中关于模具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对于提高设计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必须与一套高效、经济的模具设计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模具制造工程师,我深知一套好的模具设计手册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的重要性。《现代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技术手册(精)》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是写给设计者的,更是写给所有与模具相关从业人员的。书中关于模具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章节,为我们这些一线制造人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例如,对于某些复杂型腔的加工,书中提出的加工策略和刀具选择建议,能够极大地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减少返工率。此外,书中关于模具的装配和调试方面的讲解也非常详细,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配合间隙的选取、关键部位的润滑等,都直接影响到模具的最终性能。我尤其欣赏它关于常见模具缺陷的分析和预防措施的介绍,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早地预见和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从而保证模具的顺利交付和稳定运行。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最朴实的话语,传递着最宝贵的制造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