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忠、张荣森主编的《观赏鱼养殖技术》编写过程中,经过参编老师的集体讨论,确定观赏鱼养殖技术教材应涵盖观赏鱼养殖的生活环境与控制、种类及生物学习性、饲养繁育技术、病害防治及水族景观的建造维护等方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力求教学内容实用,选取观赏鱼养殖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在观赏鱼养殖的设备与水环境、金鱼养殖、锦鲤养殖、热带观赏鱼养殖、海水观赏鱼养殖、观赏鱼的饵料及其准备方法、水草栽培及水族造景等章节介绍基本养殖知识后都增加了相关实训项目,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转化和动手能力。
刘贤忠、张荣森主编的《观赏鱼养殖技术》介绍了观赏鱼养殖的基本知 识和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包括:观赏鱼养殖的设备与水环境、金鱼养殖、锦 鲤养殖、热带观赏鱼养殖、海水观赏鱼养殖、观赏鱼的饵料、水草栽培及水 族造景、观赏鱼的疾病防治等。《观赏鱼养殖技术》编写从观赏鱼行业对人 才能力需求出发,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力求教学 内容实用,选取观赏鱼养殖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加大实训内容的比重。
《观赏鱼养殖技术》适合用于高职高专水产养殖、渔业综合技术、观赏 渔业等专业的教材,亦可用作社会相关从业人员、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章 绪论1
一、观赏鱼的定义及分类1
二、鱼类的观赏文化2
三、观赏鱼的养殖历史及现状4
四、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前景6
【思考题】8
第二章 观赏鱼养殖的设备与水环境9
**节 水族箱的种类9
一、水族箱的概念9
二、水族箱的历史及其发展10
三、水族箱的分类10
四、几种常见水族箱的特点11
五、水族箱的规格及其安全性12
六、水族箱的选择与放置13
第二节 水族箱的水循环处理设备14
一、过滤系统的作用14
二、过滤器的种类16
三、过滤器的滤材17
四、净水微生物18
第三节 观赏鱼生活条件与水族环境控制20
一、水温与水温控制20
二、光照21
三、水质22
四、换水25
【思考题】25
【实训一】水族箱及其养殖器具的消毒26
【实训二】水族箱的换水操作26
第三章 金鱼养殖28
**节 金鱼的生物学特性28
一、金鱼的生态学地位28
二、金鱼的演化历史29
三、金鱼的外部形态及其各部分的测量方法29
四、金鱼的外部形态变异31
第二节 金鱼的分类与鉴赏36
一、金鱼的分类36
二、金鱼的主要品种37
三、金鱼的代表品种及鉴赏42
四、金鱼的评选标准及命名50
第三节 金鱼的饲养管理及其繁育技术52
一、金鱼的饲养管理52
二、金鱼的繁育技术55
【思考题】60
【实训三】金鱼的人工繁育60
第四章 锦鲤的养殖63
**节 锦鲤的品种和鉴赏63
一、红白锦鲤63
二、大正三色65
三、昭和三色66
四、写鲤67
五、别光锦鲤68
六、浅黄鲤68
七、秋翠鲤69
八、衣锦鲤70
九、变种鲤71
十、黄金锦鲤74
十一、花纹皮光鲤76
十二、光写锦鲤77
十三、金银鳞锦鲤78
十四、丹顶78
第二节 锦鲤的饲养与繁殖技术79
一、锦鲤的生物学特性79
二、锦鲤的繁育技术80
三、锦鲤的饲养管理83
【思考题】86
【实训四】锦鲤的人工繁育86
第五章 热带观赏鱼养殖88
**节 热带观赏鱼的自然分布及生态条件88
一、热带鱼的自然分布状况88
二、生态条件88
第二节 常见热带观赏鱼的种类及特征90
一、多鳍鱼科90
二、骨舌鱼科91
三、脂鲤科94
四、胸斧鱼科96
五、鲤科96
六、鳅科98
七、鲶科99
八、美鲶科100
九、溪鳉科102
十、花鳉科102
十一、丽鱼科104
十二、丝足鱼科107
十三、斗鱼科107
十四、吻鲈科108
十五、射水鱼科109
第三节 热带鱼的饲养及繁育技术109
一、热带观赏鱼的饲养管理109
二、热带观赏鱼的繁育技术112
【思考题】114
【实训五】孔雀鱼的人工繁育115
第六章 海水观赏鱼养殖116
**节 海水观赏鱼的自然分布及发展现状116
一、海水观赏鱼的自然分布及生态条件116
二、海水观赏鱼的来源及贸易情况116
第二节 海水观赏鱼的主要种类117
一、蝴蝶鱼科117
二、刺盖鱼科(棘蝶鱼科)123
三、雀鲷科129
四、刺尾鱼科134
五、鲀形目137
六、隆头鱼科141
七、鲉科145
八、其它海水鱼148
第三节 海水观赏鱼类的饲养及繁育技术154
一、海水观赏鱼类的饲养管理154
二、海水观赏鱼的繁育技术157
【思考题】159
【实训六】海水观赏鱼饵料驯化饲喂159
第七章 观赏鱼的饵料及其准备方法161
**节 动物性饵料161
一、动物性饵料的种类及特点161
二、动物性饵料的人工培养167
第二节 植物性饵料172
一、植物性饵料的种类及特点172
二、植物性饵料的人工培养174
第三节 配合饵料175
一、配合饵料的种类及特点175
二、配合饵料的制备177
第四节 投饲方法178
一、饵料的选择搭配178
二、饵料的投喂方法179
三、饵料投喂要点179
【思考题】180
【实训七】卤虫卵孵化及无节幼体的强化培养180
第八章 水草栽培及水族造景182
**节 水族箱植物常见种类及习性182
一、直立茎水草类182
二、榕类189
三、椒草类190
四、皇冠草类191
五、睡莲类193
六、波浪草类195
七、蕨类196
八、苔藓类197
第二节 水族植物的栽培管理199
一、水草的挑选199
二、水草种植前的处理199
三、水草的种植200
四、水草缸的维护201
第三节 水草造景202
一、水草造景的一般原则202
二、水草造景的主要流派204
三、水草造景步骤205
【思考题】206
【实训八】普通型水草缸的设立与维护206
【实训九】专业型水草缸的设立与维护208
第九章 观赏鱼的病害防治210
**节 概述210
一、观赏鱼的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特点210
二、观赏鱼病害防治措施210
第二节 常见温带淡水观赏鱼的病害防治214
一、金鱼的病害防治214
二、锦鲤的病害防治215
第三节 常见热带淡水观赏鱼的病害防治216
一、寄生虫病216
二、真菌病217
三、细菌病217
四、物理性疾病218
第四节 常见海水观赏鱼的病害防治218
一、原生动物疾病218
二、病毒性疾病219
三、细菌性疾病220
四、真菌(霉菌)性疾病221
五、甲壳类寄生虫感染病221
六、其它疾病222
【思考题】223
参考文献224
《观赏鱼养殖技术》这本书,在“常见问题解答”和“疑难杂症的应对”方面,可以说是我遇到的最贴心、最实用的部分。在我之前的养鱼生涯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释的问题:鱼儿突然变得不爱动,食欲不振,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斑点。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感到焦虑和无助,上网搜索也常常得不到满意的答案。而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养鱼宝典”,为我提供了详尽的解决方案。 它将许多养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了归类,并针对每一种情况,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应对策略。比如,当鱼儿出现浮头的现象时,书中会分析可能是因为缺氧、水质恶化或是疾病所致,并根据不同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检查和处理方法。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疾病,书中也提供了较为深入的诊断思路和治疗建议,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治愈,但至少能够指导我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救治,避免因为误诊误治而延误病情。这本书让我明白,养鱼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而这本书,正是给了我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明智的指引。
评分关于疾病防治,这绝对是所有养鱼爱好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观赏鱼养殖技术》这本书,就像一位身经百战的兽医,用一种既科学又人性化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在遇到鱼儿出现症状时,我以往总是手足无措,急病乱投医,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这本书,则教会了我如何“望闻问切”,如何通过观察鱼儿的行为、体表的变化,来初步判断可能出现的疾病。它清晰地列举了常见观赏鱼会遇到的各种疾病,从白点病、烂鳃病到肠炎、霉菌感染,每一种疾病都配有详细的症状描述和病理分析,让我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案,不仅仅是简单地推荐药物,而是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它会告诉我们,针对不同的疾病,应该如何配合使用药物,如何调整水质,如何改变喂食习惯,甚至是如何隔离病鱼,以防止疾病的传播。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均衡的营养、以及定期的维护,来提高鱼儿的自身抵抗力,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养鱼不仅是喂养,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呵护,是一种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过程。
评分水质,水质,水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观赏鱼养殖技术》这本书,在我心中最闪耀的部分,莫过于它对水质的深度剖析和管理策略。在我之前的养鱼经历中,水质问题常常是导致鱼儿生病甚至死亡的罪魁祸首,但我却一直抓不住问题的根源。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为我详细地讲解了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比如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等,这些原本令人生畏的化学名词,在书中被拆解得清晰易懂。它不仅解释了这些指标对鱼儿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如何监测和调控这些指标的实用方法。 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水体净化”的章节,里面介绍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化方法,比如换水频率的把握、水质改良剂的使用时机和剂量,甚至连换水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水温的适应性,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换水也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频繁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科学的换水计划。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建立和维护健康的硝化系统来稳定水质,这让我对“活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不仅能监测水质,更能主动地去改善和维持一个适合观赏鱼生存的理想水环境,告别了之前那种“碰运气”的养鱼状态。
评分这本书,名为《观赏鱼养殖技术》,让我眼前一亮,简直是为我这样对水族世界充满好奇又略感迷茫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梦想着在家中打造一隅宁静的碧水世界,养几条色彩斑斓的小鱼,看着它们在水中悠然游弋,仿佛烦恼都能随之消散。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初次尝试,买回来的鱼没几天就无精打采,甚至一命呜归,那种失落感至今难忘。我尝试过上网搜索,但信息庞杂,术语晦涩,常常让我一头雾水。直到我翻开这本《观赏鱼养殖技术》,仿佛找到了指路明灯。 书中开篇就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描绘了观赏鱼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从热带鱼的艳丽,到冷水鱼的沉静,再到本土鱼的野趣,一一罗列,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初步的宏观认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不同观赏鱼品类的详细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字罗列,而是深入到它们的生存习性、水质要求、食物偏好,甚至连它们在鱼缸里的社交行为都有涉及。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往我总是凭着一时的喜好挑选,结果却因为不了解鱼的真正需求而导致悲剧。这本书让我明白,选择适合自己的观赏鱼,比盲目追求“网红”鱼种更为重要。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养鱼老前辈,循循善诱地告诉我,不同的鱼需要不同的“家”,需要不同的“伙食”,还需要不同的“邻居”。
评分《观赏鱼养殖技术》这本书,对于“鱼缸维护与清洁”的阐述,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指导。我之前养鱼,常常因为错误的清洁方式,反而破坏了水质,导致鱼儿生病。比如,过度清洗滤材,直接导致硝化细菌的大量死亡,从而引发水质恶化。这本书则像一位严谨的管家,为我详细地讲解了鱼缸日常维护和定期清洁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滤材的清洗频率与方法”的讲解。它明确指出,滤材不应过度清洗,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批清洗或仅用原缸水进行冲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硝化细菌。对于鱼缸壁的清洁,书中也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方法,比如刮藻刀、磁力刷等,并强调了在清洁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鱼儿,避免惊吓。关于“换水”的频率和水量,书中也给出了科学的建议,并提醒读者要注意新旧水温的温差,避免对鱼儿造成应激反应。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才真正明白,鱼缸的清洁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避免潜在的危害,让我的观赏鱼能够在一个干净舒适的“家”里健康成长。
评分鱼缸的造景,是《观赏鱼养殖技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另一大惊喜。我一直觉得,一个漂亮的鱼缸不仅仅是鱼儿的住所,更是一件艺术品,能够极大地提升家居的美感。然而,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水景,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难题。这本书就像一位顶级的园林设计师,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实操指导。它从最基础的“缸体选择”讲起,详细分析了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鱼缸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对造景的影响。 接着,它深入讲解了“底砂”和“沉木、岩石”等造景素材的选择和摆放技巧。我才知道,原来不同的底砂不仅影响观赏效果,还会对水质和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而沉木和岩石的摆放,更是需要讲究“留白”和“层次感”,才能营造出自然生动的意境。书中还提供了各种风格的造景案例,从简洁的日式水景,到繁复的热带雨林风格,每一种都让我惊叹不已。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展示美图,更重要的是讲解了实现这些效果的“秘诀”,比如如何利用高低错落来增加空间感,如何搭配不同颜色和质感的素材来营造视觉冲击力。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掌握了点石成金的技艺,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自己的鱼缸里挥洒创意。
评分《观赏鱼养殖技术》这本书,在“繁殖”这个章节上,给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我一直以为,让观赏鱼繁殖是一件非常困难且专业的事情,普通爱好者根本无法企及。但这本书却以极其科学且人性化的方式,将繁殖的奥秘一一呈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繁殖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不同鱼种的繁殖习性,比如是卵生还是胎生,是群居繁殖还是配对繁殖,以及它们在繁殖过程中所需的特定环境条件。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繁殖准备”和“孵化管理”的详细指导印象深刻。它教我如何提前为亲鱼创造适宜的繁殖环境,如何通过调整水质、水温以及提供特殊的繁殖介质来刺激亲鱼的繁殖欲望。关于受精卵的孵化,书中也提供了多种方法,从自然孵化到人工孵化,再到各种辅助设备的使用,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了解到,孵化过程中对水质、温度的稳定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导致幼鱼的死亡。这本书让我不再对繁殖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信心,仿佛我也能成为一位“繁育大师”,让自己的爱鱼生生不息,传承生命的美好。
评分喂食,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在《观赏鱼养殖技术》这本书中却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前我总是随意地抓一把鱼粮扔进鱼缸,直到鱼儿出现浮头、吐食甚至死亡,才开始反思问题所在。这本书让我明白,观赏鱼的“吃”大学问,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它详细地介绍了不同观赏鱼的食性,从肉食性、杂食性到植食性,以及它们的消化系统特点,让我了解到,单一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引起消化道疾病。 我最受启发的是关于“饲料选择”和“喂食频率与量”的章节。书中对比了各种常见鱼粮的成分和营养价值,让我学会了如何根据鱼的种类、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饲料。关于喂食频率和量,书中给出了科学的建议,比如“少食多餐”的原则,以及如何观察鱼儿的进食情况来判断是否过量。我曾经以为喂得越多鱼儿就会长得越快,现在才知道,过量的喂食反而会污染水质,增加鱼儿的负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精打细算”,如何让每一粒鱼粮都物尽其用,真正地滋养我的爱鱼,而不是成为水质的“杀手”。
评分在翻阅《观赏鱼养殖技术》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关于“水草养殖”的细致讲解深深吸引。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水草仅仅是鱼缸里的装饰品,可有可无。然而,这本书却让我认识到,健康的水草不仅仅是观赏价值的体现,更是维持水族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从水草的种类、生长习性入手,详细介绍了不同水草对光照、二氧化碳、底肥以及水质的要求。我了解到,有些水草喜强光,有些则偏爱弱光,有些需要肥沃的底床,有些则能在贫瘠的基质上茁壮成长。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水草造景”的技巧。书中不仅展示了各种美丽的水草造景图片,更重要的是,它一步步地解析了如何根据鱼缸的大小、形状以及观赏鱼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水草,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种植和修剪,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它讲解了如何利用不同颜色、形状和高度的水草进行搭配,如何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如何让水草的生长趋势与整体造景和谐统一。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对水草不再只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充满了对其生命力与造景潜力的敬畏,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实践,为我的观赏鱼打造一个更加自然、更加充满生机的家园。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水族箱的“内部构造”几乎是一无所知。滤材、加热棒、气泵,这些名词在我脑海里是模糊的概念,甚至一度以为只要有水和鱼就能万事大吉。而《观赏鱼养殖技术》则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一步地为我揭开了水族箱的神秘面纱。它详尽地讲解了建立一个健康稳定水族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从底砂的选择到水体循环的原理,再到过滤系统的搭配,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格外细致。我尤其对关于“硝化系统”的阐述印象深刻,之前总觉得水体浑浊是常有的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成熟的硝化系统是维持水质清澈、鱼儿健康的关键。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设备,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设备在整个水族箱生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让我从“知其然”上升到了“知其所以然”。 书中对于不同过滤方式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如何根据鱼缸大小和养殖鱼种来选择最合适的过滤系统,给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购买,而是能够根据书中的建议,理性地配置适合自己水族箱的过滤设备。加热棒的使用时机、温度的设定,甚至是气泵的功率选择,都得到了充分的解答。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水下王国,每一步都踏实而充满成就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养鱼,更是关于如何创造一个生命赖以生存的微型生态环境,这让我对自然界的精妙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