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500—前1500年)到莫臥兒王朝(1526-1858年),印度藝術已有四韆多年的曆史,在世界美術史上占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印度美術》主要從印度宗教、哲學與美學的角度,係統闡述印度建築、雕塑、繪畫等造型藝術風格演變的曆史,重點分析印度的佛教藝術、印度教藝術和伊斯蘭教藝術的精神內涵與審美特徵。全書精選瞭四百餘幅圖片,均係曆代印度藝術的代錶作品,大多是在印度實地拍攝,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王鏞,1945年生,1967年北京大學東語係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南亞所印度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88年印度國際大學藝術學院進修結業。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印度美術史與中外美術交流史研究。著作有《印度美術》、《印度美術史話》、《20世紀印度美術》、《移植與變異——東西方藝術交流》、《印度攬勝》、《羅丹》等,主編有《中外美術交流史》等,譯著有《印度藝術簡史》、《印度雕刻》、《印度神話》(閤譯)。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宗教經驗中和在美中,人們覺得他們找到瞭完美,因此也就産生瞭這兩種經驗所特有的沉醉和愉快的態度。
——[美]H.帕剋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古代早期
第1節 印度藝術的起源
第2節 孔雀王朝
第3節 巽伽王朝
第4節 早期安達羅王朝
第二章 貴霜時代
第1節 犍陀羅藝術
第2節 馬圖拉雕刻
第3節 阿馬拉瓦蒂雕刻
第三章 笈多時代
第1節 印度藝術的黃金時代
第2節 笈多式佛像
第3節 阿旃陀石窟
第4節 印度教藝術的勃興
第四章 中世紀
第1節 印度教藝術的全盛時期
第2節 南印度諸王朝
第3節 德乾諸王朝
第4節 北印度諸王朝
第五章 莫臥兒時代
第1節 莫臥兒建築
第2節 莫臥兒細密畫
第3節 拉傑普特細密畫
年錶
參考書目
圖版目錄
精彩書摘
摩亨佐達羅城堡遺址齣土的一尊石灰石雕刻《祭司胸像》(Bust of a Priest),約作於公元前3韆紀晚期,高17.8厘米,現藏卡拉奇國立博物館,可能是印度河文明上流社會的貴族或祭司王的雕像。這尊雕像造型古拙厚重,前額狹窄,鼻子較寬,下唇肥厚,具有印度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的相貌特徵。束起的長發與絡腮鬍子以整齊的平行綫刻畫,上唇髭剃光,左肩斜披的長袍上綴滿三葉紋圖案。三葉紋曾見於哈拉帕的串珠和陶器,亦見於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文物,據說代錶星星。摩亨佐達羅齣土的一尊青銅鑄造的小雕像《舞女》(Dancing Girl),約作於公元前3韆紀,高10.8厘米,現藏新德裏國立博物館,是印度河文明已進入青銅時代的證據之一。這尊裸體舞女銅像眼睛很大,鼻子較扁,頜部突齣,下唇肥厚,是典型的印度土著居民的黑色人種相貌。她束發結髻,頸係項鏈,右臂隻戴少數臂釧、手鐲,左臂則戴滿釧環。她頭部微仰,右臂彎麯,右手叉腰,左臂下垂,左手持有一個碗狀物或手鼓之類樂器,右腿稍彎,左腿抬起,仿佛正在作響的釧環或樂器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輕倩而優美。據推測,這位公元前3韆紀的裸體舞女,可能是舉行生殖崇拜儀式的舞蹈者,是後世隸屬於印度教神廟的舞女“神奴”(devadasi)的祖先。
世界美術通史:印度美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