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

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 编
图书标签:
  • 电影
  • 艺术
  • 词典
  • 电影史
  • 电影理论
  • 电影技术
  • 影评
  • 电影文化
  • 视听语言
  • 电影制作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3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9419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2
字数:8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影艺术词典》是一部供专业电影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广大电影爱好者参考、查阅的专业词典。本词典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电影艺术的理论、沿革、学说、流派、创作实践经验等,尽量给以切实客观的介绍,不做空泛的议论;对不同学术观点尽量做到兼收并蓄,或以一说为主,兼及他说,力避以个人或某一学派的观点加以褒贬论断。全书分总类、电影学、电影流派、电影编剧、电影导演、电影表演、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音乐、电影录音、电影剪辑、美术电影十二个分科,收条目1734条,约70万字。从总体上说,本词典大体概括地介绍了迄今为止我国电影艺术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创作实践经验的精华,不仅是一部可供查阅的工具书,而且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并为我们拟议中的《电影百科词典》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修订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凡例
总论
电影
电影艺术
电影特性
电影综合性
电影视象性
电影逼真性
电影运动性
电影群众性
电影技术性
电影假定性
电影艺术人民性
电影科技
电影学
电影史
电影观念
电影思维
电影性
电影观众
电影文化
影戏
主旋律电影
传统电影
现代电影
艺术电影
商业电影
民族电影
戏剧电影
诗电影
小说电影
普通银幕电影
16毫米电影
8毫米电影
超8毫米电影
8.75毫米电影
宽银幕电影
宽胶片宽银幕电影
变形画面宽银幕电影
西尼玛斯柯普型电影
遮幅电影
环幕电影
立体电影
球幕电影
全息电影
数字电影
电视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理论
电影批评
《第七艺术宣言》
上镜头性
视觉交响乐
纯电影论
杂耍蒙太奇
库里肖夫实验
蒙太奇论
电影眼睛论
“情绪剧本”理论
局部幻象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
……
类别与流派
电影编剧
电影导演
电影表演
电影摄影
电影美术
电影音乐
电影录音
电影剪辑
动画电影
电影管理
正文
附录一 中外电影记事年表
附录二 词目音序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未提及《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世界电影史:从默片到流媒体时代的视觉革命》 作者: 艾尔伯特·莫里斯,苏珊娜·范德堡 出版日期: 2023年秋季 页数: 1280页(含索引和图版) 装帧: 精装,附函套,全彩印刷 内容概要 《世界电影史:从默片到流媒体时代的视觉革命》是一部全面、深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史著作。它不仅仅是对电影发展历程的简单罗列,更是一次对人类视觉叙事艺术的深刻探索与剖析。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广博的知识覆盖面和极富洞察力的分析,为电影爱好者、学者以及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理解电影艺术如何诞生、演变、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最终重塑我们感知世界方式的权威框架。 本书的结构清晰,时间跨度巨大,从19世纪末皮埃尔·德罗斯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早期实验,一直延伸至21世纪全球流媒体平台对传统院线模式的颠覆。作者群,由享誉国际的电影理论家艾尔伯特·莫里斯和专注于国际电影研究的苏珊娜·范德堡领衔,倾注了数年心血,梳理了浩如烟海的史料、访谈记录和一手文献,旨在描绘一幅立体而生动的全球电影图景。 核心章节深度解析 本书共分为八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聚焦于电影史发展中的关键转折点和文化现象。 第一部分:黎明与幻觉——早期电影的诞生(1895-1918)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电影技术如何从一种新奇的舞台魔术转变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重点探讨了梅里爱如何奠定早期特效的基础,D.W.格里菲斯在叙事语言上的革命性贡献(及其引发的争议),以及欧洲早期电影流派,如法国的“印象派电影”和德国的“表现主义”的兴起。书中对早期拷贝的保存现状和修复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了早期电影作为“易逝艺术”的脆弱性。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喧嚣——好莱坞的崛起与世界默片高峰(1919-1929) 这是电影艺术的第一个黄金十年。本章深入分析了美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形成,特别是米高梅、派拉蒙等“八大影业公司”的权力结构。同时,它并未忽视全球其他重要中心:探讨了苏联蒙太奇学派对电影语言理论的颠覆性影响(爱森斯坦、库里肖夫的实验),以及卓别林、巴斯特·基顿等默片大师如何通过肢体语言达到情感表达的巅峰。书中对1927年《爵士乐之歌》的出现及其对默片演员的冲击进行了细致的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声音、色彩与危机——有声电影的适应期(1930-1945) 有声片的引入引发了全面的技术和艺术重构。本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演员如何重新学习表演,以及故事片(特别是歌舞片和“黑色电影”的早期形态)如何利用声音增强叙事张力。同时,本书也关注了二战期间电影在宣传和文化抵抗中的作用,分析了美国“电影神话”的构建如何服务于国家意志,以及欧洲大陆电影(如法国的写实主义)在战火中的坚持。 第四部分:战后重构与欧洲新浪潮(1946-1965) 二战的创伤催生了对电影本体论的深刻反思。本章详尽梳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力量,以及其对全球独立电影运动的辐射。接着,重点聚焦于法国“新浪潮”(Nouvelle Vague)的理论根基——“作者论”(Politique des Auteurs)。书中不仅分析了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的作品,还追溯了他们如何从美国B级片中汲取灵感,形成一种反学院派的、个人化的电影表达。 第五部分:全球视野的拓宽——第三世界电影与亚洲力量的崛起 本书的这一部分极具开创性,它超越了传统的欧美中心论。详细考察了印度电影(宝莱坞的工业体系与区域电影的对比)、日本的“松竹青壮年导演俱乐部”以及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经典美学。此外,还深入探讨了拉丁美洲的“第三电影”运动及其与社会革命思潮的紧密联系,展现了电影作为反殖民和身份构建工具的强大潜力。 第六部分:新好莱坞与电影的商业化(1966-1980) 这一时期是美国电影工业经历剧烈动荡后的一次创造性爆发。本书分析了学生运动、对审查制度的反叛如何解放了年轻一代导演(如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重点阐述了“大片”(Blockbuster)模式的形成,以及这种模式如何与深刻的个人化主题探索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张力。 第七部分:数字前夜的实验与全球化影响(1980-2000) 进入后现代时期,电影技术和文化思潮发生深刻变化。本章探讨了电脑图形技术(CGI)对视觉效果的革命性影响,以及独立电影的复兴运动(如圣丹斯电影节的兴起)。同时,作者对香港电影的“新浪潮”及其对全球动作片美学的影响,以及欧洲电影如何应对好莱坞的强势扩张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 第八部分:流媒体时代的重塑——网络、碎片化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终章探讨了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互联网和流媒体平台对电影发行、观看习惯乃至艺术本体论带来的冲击。分析了“剧集”与“电影”的界限如何模糊,院线体验的价值重估,以及全球观众如何通过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触到世界各地的电影作品。结尾部分对AI在未来电影制作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审慎的展望。 特色与价值 《世界电影史:从默片到流媒体时代的视觉革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在于其方法论上的创新: 1. 跨学科视角: 电影分析紧密结合社会学、政治学、艺术史和技术发展史,避免了单纯的形式主义分析。 2. 丰富的视觉材料: 全书收录了超过500幅高清历史剧照、海报和技术图示,其中许多为首次公开出版的档案照片。 3. 详尽的术语索引与人名索引: 附带的200页索引系统,使其成为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4. 原声访谈节选: 穿插了对多位大师(如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侯孝贤)的珍贵访谈片段,展现了他们创作时的真实心境。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历史叙事,让读者不仅知道“发生了什么”,更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的视觉文化景观。它是一部对电影艺术不懈追求与无尽魅力的致敬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知识密度简直是令人咋舌,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仅仅是消化了关于“蒙太奇理论”和“景深焦平面技术”那几页的内容,感觉大脑的CPU都快要超负荷运转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电影普及读物,它深入挖掘了每一个词条背后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基石。举个例子,当我查阅某个早期默片导演的创作手法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定义,还引用了多位不同流派评论家的相互驳斥和印证,这让原本单向的知识输入,变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学术对话。对我这种喜欢钻牛角尖的爱好者来说,这种深度的挖掘简直是太对胃口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涉及晦涩哲学流派的条目,如果能配上更直观的图表辅助理解,或许能让更多读者迅速抓住核心要义。但瑕不掩瑜,对于想要构建坚实电影知识体系的人来说,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座高峰。

评分

说实话,我买很多工具书都是抱着“查漏补缺”的心态,但这本书,我却是把它当作一本可以随时翻开阅读的“小说”来看待。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查找某个特定的术语,而是经常会从一个词条,比如“伦勃朗光”,顺藤摸瓜地跳转到“明暗对比法”,再跳到“卡拉瓦乔的绘画对摄影机运动的影响”,不知不觉间,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这种链式反应的知识探索体验,是其他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工具书难以提供的。它最大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快速给出答案,而在于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结构化的联想和思考。它巧妙地利用了词条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一张庞大的电影知识网络,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意外的发现。

评分

从一个常年混迹于各大电影论坛和影评社区的资深观众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术语的规范化使用上功不可没。在网络讨论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概念被滥用或混淆,比如“长镜头”和“一镜到底”的概念模糊不清,或者“作者论”被简化成一种标签。而这本词典提供的权威、严谨的定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交流基础。它就像是语言的“度量衡”,一旦大家参照这个标准去讨论,交流的效率和深度都会大大提升。我甚至已经开始在我的个人影评写作中,有意识地引用和核对书中的措辞,这极大地提升了我文字的专业度和可信度。它不仅教育了读者如何“看”电影,更教育了读者如何“谈论”电影,这种对语言规范的坚持,是任何修订版都难以撼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次修订版在更新的速度和广度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敏锐度。我原本以为“词典”这种体裁会倾向于收录那些被时间淘洗出来的经典概念,但没想到,近十年来新兴的视觉特效技术名词,比如“实时渲染”和“虚拟制片流程”等,居然也有条目并且解释得非常到位。这表明编纂者们并没有固步自封于学院派的传统,而是真正走到了片场和最新的行业会议中去收集一手资料。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这些前沿词汇时,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技术定义,而是非常精妙地阐述了它们是如何反作用于叙事结构和导演意图的。这种连接传统与未来的做法,让这本词典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感觉作者群里面一定有既懂古典电影史又混迹于一线工业界的大牛,否则很难将这些看似割裂的知识领域如此流畅地融合在一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厚实的封面材质带着一种沉淀下来的质感,摸上去有种老电影胶片的粗粝感,虽然是修订版,但内页的排版却显得格外清晰现代。我特地对比了旧版的一些扫描件,这次的字体选择和字号的调整,让阅读体验提升了一个档次。尤其是那些经典电影的剧照和技术图解,印刷的色彩过渡非常自然,光影的层次感把握得相当到位,即使是黑白片的部分,灰阶过渡也显得非常细腻。翻阅过程中,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细节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比如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特地增加了更具现代语境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影迷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期珍藏的艺术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房间的文化品位都提高了不止一个度。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环保材料的使用上再做突破,但就目前而言,这本实体书的手感和视觉效果,已经非常接近完美了。

评分

很好,希望有用把。加油!

评分

电影理论 正文 电影学 普通银幕电m影 上镜n头性 正文 电影艺术人民q性 16毫米电影 杂耍蒙太奇 动画电影 电影科技 小说z电影 电影理论 …… 总论 B电影性 8.75毫米电影 视觉交响乐 F电影录音I 电影运动性 戏剧电影 数字电影 类别与流派 总论 电影性 球幕电影 类别与流派 电影视S象性S 诗电影 电影理论 V电影音乐 电影艺术人民性 宽银幕电影 纯电影论 电影e逼真性 诗电影 g电

评分

书已收到,是孩子想要的那本。包装很好,正版书,很满意。

评分

我渐渐的入了这个坑,还是心甘情愿的

评分

正版呦,纸张很纯正。

评分

好用

评分

每次都在京东买书,但是从来都不评论,自从开了Puls会员之后,我必须得评论了。书挺好的,包装挺好,送货有时候快有时候慢。不过,好在价格便宜,自营有保障。

评分

不错!书比较轻!内容还是很全

评分

双十一活动非常给力双十一活动非常给力双十一活动非常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