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椿作品:设计诗+蚁呓+肥肉+虫子旁+虫子书(共5册) 作者:朱赢椿 绘 ,周宗伟 著

朱赢椿作品:设计诗+蚁呓+肥肉+虫子旁+虫子书(共5册) 作者:朱赢椿 绘 ,周宗伟 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赢椿 著
图书标签:
  • 设计
  • 艺术
  • 文学
  • 绘本
  • 朱赢椿
  • 周宗伟
  • 创意
  • 视觉
  • 中国当代艺术
  • 插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鸿图博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72090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6684254

具体描述

目录:

设计诗  9787549507887

蚁呓  9787549531158

肥肉  9787565111235

虫子旁  9787543897403

虫子书  9787549572090

 

内容推荐

本书为朱赢椿自作诗集,收录数十首以画面传达构成的诗歌。朱赢椿将诗歌用设计的手法制作展现,呈现出画面上的诗意感觉,力图在设计的克制和约束管道中实现创意,用廉价的纸,单纯的字,得以最大限度的战线生活中的会心一笑。

  作者简介

朱赢椿,设计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所设计图书曾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其中《不裁》被评为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2008年度“最美图书特别奖”。

  《蚁呓》

 

 

内容推荐

200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美图书制作特别奖”

本书是朱赢椿动物绘本系列的首部作品,此次作者订正部分错讹后推出新版。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蹲在地上看蚂蚁,总能发现很多乐趣;长大之后,还会细看蚂蚁搬家的会有几人呢?乍一看,蚂蚁很像人,和人一样觅食、打架、繁衍,甚至像人一样掩埋同伴的尸体。可是,未尝不是人像蚂蚁?高高在上时,人看不见蚂蚁,自以为可以主宰小小蚂蚁的生命;蹲下来时,才发现人和蚂蚁一样值得怜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乃至无情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何尝不是如蚂蚁一般脆弱。本书文图结合,设计制作富有巧思,别出心裁的大量留白为阅读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是一本实验性的图书。我们想借此传达一种特别的理念: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书中的大量留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期望通过与读者的互动收集资讯,与读者共同创造新的书籍。书中简洁的图像和文字只是向读者发出一个邀请,我们相信,更有趣的内容尽在读者自己心里。“无字之经方为真经”,空白之书,留待每一位读者去填空。——朱赢椿

这本书以高雅的美取胜。它体现在高超的设计水准和极少的设计介入,以蚂蚁的角度切入,把蚂蚁的渺小和它与人类的相似性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这本书中,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当下现代主题得到有趣的结合。空白页和极少的文字体现了佛教对创作者的影响,促使人们去反思,对生命应报以怎样的态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

  

《虫子旁》

 

 

内容推荐 “世界最美图书”获奖者朱赢椿首部图文作品,讲述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这个世界很小,小得足够被我们忽略、遗忘,但跟我们一样,虫子也有着惊心动魄的生活。蚂蚁被一根落下的枯枝砸断了腰肢;烟管蜗牛想在夏日的午后谁上一个美美的午觉,却未能如愿;而千足虫卡在路缝里,即使有一千条腿也无济于事……
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它们从容执着,它们生生不息。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虫子书》

 

 

内容推荐 《虫子书》是著名设计师朱赢椿继《虫子旁》之后,“虫子系列”的又一心血之作,经作者数年酝酿,其间几度推翻既有方案从头开始,可谓他数年来与工作室的各色昆虫、小动物朝夕相处的结晶。崇尚慢生活的朱赢椿,在小动物身上得到无数灵感,创作出《蚁呓》《蜗牛慢吞吞》等广受欢迎的作品。这部新作,主角依然是虫子,但全书无一汉字,不是一部“有关”虫子的作品,而是虫子们自己创作的神奇作品,朱赢椿只是一个发现者、整理者。蜗牛、蚯蚓、椿象等小动物行走过的痕迹,旁人视若无睹,朱赢椿日久凝视,越看越觉得讶异、神奇,仿若一幅幅书法或是山水画,颇费琢磨:潜蝇的行书、蚯蚓的大篆、蜡蝉的工笔、天牛的点皴、瓢虫的焦墨、蜗牛的写意、椿象的飞白、马蜂的狂草……这是造物的神奇,仿佛也是生命的偈语,等待有心者的发现。
特别提醒:本书是虫子们的自然创作,无一汉字,购买需谨慎。
老子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曰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庄子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虫子曰 

 

 

目录 第一章:熏
沈昌文 补脑药
钟叔河 肥肉
吕敬人 在“文革”中蹭饭
赵本夫 肥肉
苏童 肥肉
薛冰 黑吃“四寸膘”
俞子正 肉票的样子
曹文轩 关于肥肉的历史记忆
池莉 革命肥肉
朱疆源 三块肥肉
常万生 饥饿年代的肥肉传奇
王行恭 肥肉
蔡玉洗 过节
丁方 关于肥肉的隔年记忆 《虫子旁》

 

 

目录 来到虫子旁… …
阳光下的新生
早春的蚂蚁
本子上的小蜘蛛
初入世间的尺蠖
为尺蠖寻求庇护
小蚁被枯枝砸伤了腰
会移动的白色小花
虫子们的日光浴
换新装的斑衣蜡蝉
晨光里的较量
断翅的蝴蝶
花深处
螳臂前的椿象
天牛来访   《虫子书》

 

 

目录 前言
虫子的字
蜘蛛的字
蚯蚓的字
蜗牛的字
虫子的画
集体创作
作者介绍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编后(朱赢椿)
本书的策划缘起于二○○八年在茶馆的一次闲谈。当时,南京大学余斌教授聊到他的一本随笔集,其中有一篇《肥肉》,写得很有意思,在座的朋友都建议把此书就定名为《肥肉》,可惜不知何因,后终究未被采用。但“肥肉”两个字似乎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
又过了几日,在宁海路的夜市闲逛,无意中发现有一堆“红烧肥肉”卖,看起来油油的,摸起来软软的,据商贩说是塑料做的,可以当钥匙扣。我如获至宝,买了一块,把吊绳扯了, 只留这块“ 肥肉”,时常在工作室里把玩。
有一天,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学生来看我,穿了条白色连衣裙,打扮得很漂亮,还带了束鲜花。我请她坐下,接过花束正要去找花瓶。突然听她“啊”的大叫一声,只见她从沙发上弹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原来她不经意间坐在我随手放在沙发上的那块“红烧肉” 上了。她把“肉”扔开,扭过头去检查裙子是否被染上油渍。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弓着身子从沙发底下找到那块“肥肉”,递给她,开玩笑道:“不好意思,工作室卫生条件不太好。”女生一开始很惊讶,不过当她意识到这是一块假肉时,就捂着嘴笑个不停,然后开始说起小时候爷爷奶奶怎么逼她吃肉,还有她奶奶讲的好多关于肉的故事。
后来我就化无意为故意,在工作室用这个“圈套”套出了很多故事来。有时候我和朋友们去外面的小饭馆吃饭,也会把这块仿真肥肉带在身上。点一盘凉拌茼蒿,待服务员把菜端上来转身走后,我就把这块“肉”偷偷放进绿油油的茼蒿里,然后用筷子拨弄着喊老板来看,责问他凉拌茼蒿里为什么要放一块油腻腻的红烧肉。老板忙着赔礼道歉,可着劲说后厨不小心,一定要扣他们工资,问我要重做还是免单。我就说,这都不必,坐下来给我们讲一个肥肉故事就算了。老板发现这是恶作剧之后,又气又笑,抹去额头汗珠,坐下来,点一根烟,聊起肥肉故事来。很多时候,除了老板讲,饭桌上的朋友也跟着讲。渐渐地,我发现用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听到不少故事,但时不时要冒着被人打一顿的危险,就兼而采用约稿的方式,二○○八年底就已经有了六万字的篇幅。
二○○九年,我因机缘去拜访一位僧人,并将《蚁呓》赠送给他。这位僧人看了之后,非常喜爱,认为这是一本提醒人们关注弱小生命的书,并饶有兴趣地询问我最近在策划什么书。我迟疑了半天,告诉他正在策划一本关于肥肉的书,主要是讲述在物质匮乏年代人们对肥肉的回忆和现代年轻人关于肥肉的杂感。师父听了后,沉吟片刻,抬起头问我,可不可以不出这样的书。我面露难色,因为已经花了两年时间约了很多名家的稿子了,而且写得确实很感人,并且书中作者的稿费和所有盈利都会用来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小学改善学生伙食。师父又沉吟,好吧,既然这样,那我也写一篇吧。就这样,这位慈祥的活佛师父也成了一位特殊的、不吃肉的《肥肉》作者。
长达五年的策划约稿,对此书的感情不言而喻,设计上自然也下了番工夫。起初想在封面上嵌入仿真肥肉,不过摸不准这东西化学成分的安全性,万一有什么有毒物质,书岂不都要报废?于是打算只使用印刷工艺来模拟:书名不出现在封面,纯白的纸上只印着一块油亮的肥肉,足够醒目, 读者一看就能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
过了一年,我在北京回南京的火车上,画第二种方案的设计稿:直接把书做成一块生猪肉。于是,凌晨六点多火车抵达南京,我径直去了菜场。出乎意料的是,很难买到真正的肥肉了。卖肉的一边翻着一块块肉,一边自言自语:是啊,现在地沟油多,自己炼点猪油啥的,吃了放心。好不容易挑了一块稍肥一点儿的,拎着直奔工作室,扫描、拍照,做成了新的方案。我在之后的设计讲座中都提到此书的设计方案,也会征求听众们的意见。大部分年轻读者都表示喜欢一整块肉的方案,不过其中有一位女性听众觉得一块生肉的封面固然很有意思,但对于经常晚上看书且喜作为枕边书的人来说,恐怕不太合适:假若夜里起来方便,开灯猛见一块生肉在耳边,可能会再也无法入睡。有一小部分读者赞同她的意见,更喜欢白底上放一块红烧肉的第一方案,不那么夸张,还带点幽默。
思来想去,便选择了现在这种两方俱备的折中方案,浓妆淡抹,任君自选。
文稿有了,图片有了,设计也有了,总该出版了。我总是想让它应个景,赶在春节期间上市,于是,每年年底都在忙这本书的设计、印刷,可总是不能下厂。因为每到春节前夕,印刷厂就很忙,就算下了厂,货运也很忙,还是没办法在春节上市。
于是一拖再拖,一直到现在,整整经历了五年。有些作者已经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也有从工作岗位到退休的。尽管就这么一路拖过来,却也有了很多收获约到了很多新作者,听到了更多精彩的故事,以至于这本书如今已经厚达三百多页。
二○一二年的春节, 朋友给我带来了贺年礼物 一块石头“肥肉”。他拎着这块“肉”笑我,那本《肥肉》再不出版就变成化石了。我告诉他,如果世界没有在二○一二年灭亡,这本书一定会在二○一三年上市。
转眼已是二○一三年的年底,虽然有些朋友稿件还未到,但也不能再等了。既然很多人担心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大家可以坐下来放心地品尝这块腌了五年的老卤肥肉了。 《虫子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烟管蜗牛的午觉
时间:2010.08.10
地点:展厅北墙
天气异常闷热,烟管蜗牛已经一个星期不吃不喝了。它需要夏眠,不下雨出来,否则炽热的阳光会晒伤它柔嫩的身体。
可这个夏眠注定质量不高,因为它睡在了别人的交通要道上。珀蝽走累了,趴在烟管蜗牛的身上休息,还用脚趾不停地挠它的气孔。
绿背蜘蛛赶跑了珀蝽,试着想搬走烟管蜗牛的身体,但烟管蜗牛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墙上,绿背蜘蛛只好无奈地走开。
温室希蛛,也看好了这块地方,它想在烟管蜗牛的身体和墙壁之间织网,可织出来的网太小,根本网不到什么。只好放弃此地,另找树枝。
尺蠖爬到烟管蜗牛的身上,先丈量了一下,发现烟管蜗牛竟然和自己的身体一样长,于是就伏在它身上进入了梦乡。
这个夏天真郁闷,烟管蜗牛不断地被骚扰, 没有睡过一天好觉。
看虫
时间:2014.6.26
地点:随园书坊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也没有什么图书,只能对身旁的花草和地上的虫子感兴趣。有时候一看就是半天,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虫。
后来到城里读书、工作,整天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关于虫子的各种记忆也慢慢被封存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我不得不放慢奔跑的脚步,甚至停下手中的事情,坐下来休息。慢下来,我又能看到身边爬行的各种虫子,而且和儿童时期的感受亦有所不同。
我看虫还是以看为主,以拍为辅,也从未把小虫子拿来钉在框里当作标本,更不敢去解剖了。当然,拍也是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和激发灵感,既未使用大而笨重的专业设备,也没过分追求照片的画质和构图。其实最精彩的画面并没能拍下来,因为看得入神,就会忘记使用相机。如此一来,只能把没有来得及拍摄的情况,用一些简单的文字描述来补充。
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虫子之间的各种争斗,这一直也是我犯难的地方。织网的蜘蛛、带壳的蜗牛、长着毒刺的马蜂,还有齐心协力的蚂蚁,到底该去帮谁?
我也知道自然自有它的平衡法则,这一切应该由自然去决断,不过,我还是常常倾向处于弱势的一边。
在小虫们短暂的一生里,时常为了一粒米、一个粪球、一只同类的尸体去争斗、掠夺、伪装、残杀……看到这些,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火也慢慢熄灭下来。虫的世界,就像镜子一样不时地照见我自己。
有时还会想到,当我趴在地上看虫的时候, 在我的头顶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 在悲悯地看着我?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