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武器装备图鉴

美国海军武器装备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军情视点 编 著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
  • 海军
  • 武器
  • 装备
  • 图鉴
  • 美国
  • 舰船
  • 航空母舰
  • 驱逐舰
  • 潜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7369
商品编码:10113817515
开本:小16
出版时间:2016-02-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美国海军的发展历史、组织结构、军衔等级、作战部队和军事基地等情况,还全面收录了美国海军现役的各种武器装备,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濒海战斗舰、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扫雷舰、医疗船,以及各类海军飞机和舰载武器等。书中对每种武器装备的研制历史、服役时间、主要结构、作战性能和衍生型号等知识都进行了深入讲解,并有详细而准确的参数表格。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资深军事爱好者收藏的绝佳对象。

图书目录

第1章 美国海军概述/001
1.1 美国海军的发展历史/002
1.2 美国海军的组织结构/004
1.3 美国海军的四大兵种/007
1.4 美国海军的军衔等级/009
1.5 美国海军实力概览/011
第2章 美国海军主要部队/018
2.1 美国海军第三舰队/019
2.2 美国海军第四舰队/022
2.3 美国海军第五舰队/023
2.4 美国海军第六舰队/025
2.5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028
第3章 美国海军基地/032
3.1 主要国内基地/033
诺福克海军基地/033
小溪海军两栖基地/034
圣迭戈海军基地/035
诺马角海军基地/036
科罗拉多海军两栖基地/038
文图拉县海军基地/039
梅波特海军基地/040
金斯湾海军潜艇基地/041
新伦敦海军潜艇基地/042
基沙普海军基地/043
珍珠港海军基地/044
埃弗里特海军基地/045
关岛海军基地/046
3.2 主要海外基地/047
横须贺海军基地/047
佐世保海军基地/048
厚木海军航空基地/049
镇海海军基地/050
樟宜海军基地/051
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052
那不勒斯海军支援设施/054
加埃塔海军支援设施/054
锡戈内拉海军航空基地/055
贾法勒海军基地/056
罗塔海军基地/057
苏扎湾海军支援设施/058
第4章 美国海军战斗舰艇/059
4.1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060
4.2 “福特”级航空母舰/063
4.3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065
4.4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068
4.5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072
4.6 “佩里”级护卫舰/074
4.7 “自由”级濒海战斗舰/076
4.8 “独立”级濒海战斗舰/080
4.9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082
4.10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086
4.11 “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089
4.12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091
4.13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093
4.14 “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095
第5章 美国海军辅助战斗舰艇/097
5.1 “蓝岭”级两栖指挥舰/098
5.2 “奥斯汀”级船坞登陆舰/102
5.3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104
5.4 “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106
5.5 “哈珀斯·费里”级船坞登陆舰/109
5.6 “复仇者”级扫雷舰/111
5.7 “先锋”级联合高速船/114
5.8 “沃森”级车辆运输船/116
5.9 “亨利·J·凯撒”级舰队油船/118
5.10 “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122
5.11 “仁慈”级医疗船/124
5.12 “短剑”高速隐形快艇/126
5.13 LCAC气垫登陆艇/128
第6章 美国海军飞机/131
6.1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132
6.2 F-35“闪电”Ⅱ战斗机/135
6.3 AV-8B“海鹞”Ⅱ攻击机/138
6.4 P-3“猎户座”海上巡逻机/140
6.5 P-8“波塞冬”海上巡逻机/143
6.6 S-3“维京”反潜机/145
6.7 E-2“鹰眼”预警机/148
6.8 E-6“水星”通信中继机/150
6.9 EA-6“徘徊者”电子战飞机/152
6.10 C-2“灰狗”运输机/155
6.11 T-45“苍鹰”教练机/157
6.12 CH-53E“超级种马”直升机/160
6.13 SH-60“海鹰”直升机/162
6.14 MQ-8“火力侦察兵”无人机/165
第7章 美国海军舰载武器/167
7.1 Mk45型127毫米舰炮/168
7.2 “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170
7.3 “鱼叉”导弹/172
7.4 BGM-109“战斧”导弹/176
7.5 RIM-66“标准”Ⅰ/Ⅱ型导弹/178
7.6 RIM-116“拉姆”导弹/180
7.7 RIM-161“标准”Ⅲ型导弹/182
7.8 RIM-162改进型“海麻雀”导弹/184
7.9 RIM-174“标准”Ⅵ型导弹/185
7.10 RUR-5“阿斯洛克”反潜导弹/186
7.11 UGM-133“三叉戟”Ⅱ型导弹/188
7.12 Mk46型鱼雷/189
7.13 Mk48型鱼雷/191
7.14 Mk50型鱼雷/192
7.15 Mk54型鱼雷/193
参考文献/194

《世界海军力量扫描:舰艇、航空与导弹》 一、 引言:时代的脉搏与海洋的雄心 在辽阔的蓝色疆域上,每一次波涛的涌动都可能预示着力量的更迭,每一次舰船的嘶鸣都诉说着国家的意志。海洋,自古以来便是文明的摇篮、贸易的通道,更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掌握制海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纵观人类历史,海洋强国的崛起与衰落,无不与海军力量的兴衰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各国海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现代化转型。从隐形战机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到无人潜航器在深海的悄然巡航,再到弹道导弹穿越大气层的呼啸,海军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维度和深度拓展。 本书《世界海军力量扫描:舰艇、航空与导弹》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时代的需求而生。它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国家的海军装备,而是以更为宏大的视角,对当前全球主要海军国家在舰艇、航空装备以及导弹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实力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扫描。我们旨在揭示不同国家在军事科技前沿的探索,剖析其海军战略的演进,并提供一个清晰的图景,让读者能够理解当前世界海军力量的分布、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装备罗列,更是一次对海洋军事力量深度解析的尝试,力求为军事爱好者、专业研究者以及任何关心国际安全态势的读者提供一份严谨、翔实且富有洞察力的参考。 二、 舰艇:劈波斩浪的钢铁巨兽 舰艇,作为海军力量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海军现代化程度。从巨型的航空母舰到灵活的导弹艇,每一款舰艇都承载着独特的使命和技术突破。 1. 航空母舰:海上移动的空军基地 航空母舰,无疑是现代海军力量的象征和核心。它赋予了海军跨越大陆进行远程打击的能力,是国家投射力量的强大平台。本书将详细考察当前世界上主要航母拥有国的航母编队构成。 核动力与常规动力:我们将深入探讨核动力航母与常规动力航母在续航能力、速度、作战半径以及经济性方面的差异。以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分析其在搭载能力、电磁弹射系统、先进雷达以及自动化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也会审视如中国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以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等常规动力航母,分析它们在设计理念、维护保养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取舍。 舰载机联队:航空母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搭载的舰载机联队。本书将详细介绍当前各型舰载战斗机(如F/A-18E/F“超级大黄蜂”、歼-15、歼-35、F-35B/C、台风)、舰载预警机(如E-2D“先进鹰眼”)、舰载攻击机、反潜巡逻机以及舰载直升机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战机的性能参数、作战效能、电子战能力以及其在编队中的协同作战模式。特别是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在航母上的应用,将是本书分析的重点。 支援与保障:除了航母本身,航母编队中的其他舰艇也至关重要。我们将考察构成航母战斗群的关键舰只,如宙斯盾驱逐舰、宙斯盾巡洋舰、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综合补给舰以及情报收集舰等。分析它们在防空、反导、反潜、反舰以及信息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揭示一个完整的航母编队是如何实现攻防兼备、远洋作战能力的。 2. 水面作战舰艇:多元化的力量构成 除了航母,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两栖攻击舰以及导弹艇等各类水面作战舰艇,构成了海军执行多样化任务的中坚力量。 驱逐舰与巡洋舰:作为海军的“多面手”,驱逐舰和巡洋舰承担着防空、反导、反潜、反舰以及对陆攻击等多种任务。本书将深入分析以“宙斯盾”系统为代表的先进防空反导驱逐舰/巡洋舰,如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日本的“摩耶”级驱逐舰、韩国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以及中国052D型、055型驱逐舰。解析其雷达系统、垂直发射系统(VLS)、导弹种类(如“标准”系列防空导弹、“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反舰导弹)以及电子战能力。 护卫舰与巡逻舰:虽然吨位较小,但现代护卫舰的设计越来越强调多用途性,集反潜、反舰、防空甚至一定程度的对陆攻击能力于一身。我们将考察各国海军装备的先进护卫舰,如欧洲的“欧洲多用途护卫舰”(FREMM)、中国的054A型护卫舰,以及一些专门用于近海防御和巡逻的舰艇。分析它们在区域防空、反潜作战以及海上维权中的作用。 两栖作战舰艇: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两栖作战能力变得日益重要。本书将详细介绍两栖攻击舰(如美国的“黄蜂”级、“美国”级)和船坞登陆舰(如中国的071型船坞登陆舰、美国的“圣安东尼奥”级),分析它们搭载的直升机、垂直起降飞机、气垫登陆艇以及能够一次投送多少兵力和装备,从而评估其执行联合登陆作战、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的能力。 小型作战舰艇:在不对称作战和区域冲突中,导弹艇、炮艇等小型作战舰艇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将简要介绍其快速反应、打击能力以及在特定海域的部署价值。 三、 海上航空力量:天空中的眼睛与利爪 海上航空力量是海军实现区域控制、早期预警、侦察监视、反潜作战以及精确打击的关键。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海军的作战半径和作战效率。 1. 固定翼舰载机:制空、制海、制电磁权的保障 战斗机与攻击机:如前所述,舰载战斗机是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本书将深入研究各型舰载战斗机的性能,包括其空对空作战能力、空对地打击能力、隐身性能(如F-35系列)、电子战能力以及与其他平台的信息共享能力。例如,分析F/A-18E/F“超级大黄蜂”在执行攻击任务时的表现,以及F-35C在隐形和态势感知方面的优势。 预警机:舰载预警机是航母编队“眼睛”,能够提前发现敌方空中和水面目标,为编队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本书将重点介绍E-2D“先进鹰眼”预警机,分析其雷达探测范围、目标识别能力以及在指挥控制中的作用。 反潜巡逻机:反潜作战是海军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书将介绍用于远海反潜的固定翼飞机,如P-8A“海神”反潜巡逻机,分析其搭载的声纳浮标、磁异探测器、鱼雷以及对潜艇的探测和攻击能力。 2. 直升机:多用途的海上力量 海军直升机以其垂直起降的独特优势,在反潜、搜救、人员运输、轻型攻击以及侦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潜直升机:如SH-60B/R“海鹰”系列直升机,它们能够搭载声纳系统、鱼雷等反潜设备,与舰艇协同执行反潜任务。 通用直升机:用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以及登临检查等支援任务。 攻击直升机:在某些登陆作战或近海作战中,搭载反坦克导弹或航空火箭弹的攻击直升机能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3. 无人机与无人作战系统 无人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海军航空领域,成为未来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舰载无人机:我们将分析各种型号的舰载无人机,包括侦察无人机、攻击无人机以及靶机,探讨它们在提高态势感知能力、执行危险任务以及降低人员伤亡方面的潜力。例如,一些大型海军国家正在积极研发或部署能够从航母或小型舰艇上起降的无人作战飞机(UCAV)。 无人潜航器(UUV)与无人水面艇(USV):虽然属于舰艇范畴,但它们的智能化和自主性使其具有与无人机类似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简要提及这些新兴的无人作战平台在侦察、反水雷、反潜以及通信中继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四、 导弹技术:制敌于千里之外的杀手锏 导弹技术是现代海军实现超视距打击、区域拒止以及战略威慑的核心要素。其精度、射程、突防能力以及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海军的作战效能。 1. 反舰导弹:瘫痪敌方海上力量的关键 反舰导弹是海军攻击敌方舰艇的主要武器。 远程反舰导弹:如“鱼叉”系列、“飞马座”(Exocet)、“俱乐部”(Klub)、“鹰击”系列(YJ-83, YJ-12, YJ-18)等,分析它们的射程、末端机动能力、抗电子干扰能力以及采用的制导方式(雷达寻的、红外成像、惯性制导+GPS/GLONASS)。 超音速与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我们将探讨如俄罗斯的“宝石”(Oniks)、印度的“布拉莫斯”(BrahMos)等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各国正在研发的具有极高突防能力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分析它们对现有反导防御体系带来的挑战。 2. 防空与反导导弹:守护海上平台的核心 在现代海战中,有效应对来自空中和导弹的威胁至关重要。 区域防空导弹:如“标准”系列(SM-2, SM-6)、“紫苑”(Asters)、“红旗”系列(HQ-9)等,分析它们的射程、拦截高度、多目标拦截能力以及与相控阵雷达的配合。 点防御导弹:如“密集阵”(Phalanx CIWS)、“近战武器系统”(CIWS)、“海麻雀”(Sea Sparrow)等,以及用于近程反导的导弹,分析它们在拦截来袭导弹和反舰导弹时的作用。 3. 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延伸海军打击范围 巡航导弹赋予了海军从海上对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海军的战略作用。 亚音速巡航导弹:如“战斧”(Tomahawk)、“射程”系列(Kalibr)等,分析它们的射程、制导精度、突防能力以及针对固定和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反辐射导弹:用于攻击敌方雷达系统,为友军提供电子战支援。 4. 弹道导弹:战略威慑的终极手段 弹道导弹,尤其是部署在战略核潜艇(SSBN)上的弹道导弹,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潜射弹道导弹(SLBM):如美国的“三叉戟II”(D5)、中国的“巨浪”系列、俄罗斯的“布拉瓦”(Bulava)等,分析它们的射程、弹头数量、突防能力以及在战略威慑中的作用。 五、 展望:技术革新与未来趋势 本书在梳理现有海军力量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未来。 人工智能与自主化:AI技术在舰艇自主导航、战场态势分析、武器系统优化以及无人作战平台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正在重塑海军作战的未来。 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电磁炮等新兴武器系统,尽管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但预示着未来海军舰艇将拥有更高效、更具颠覆性的打击手段。 网络空间与电子战: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网络攻击和电子干扰能力已成为海军力量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书将简要探讨其对传统作战模式的影响。 新型作战概念:如分布式杀伤、兵力倍增器、全域作战等新型作战概念的兴起,将深刻影响各国海军的装备研发和战略规划。 六、 结语 《世界海军力量扫描:舰艇、航空与导弹》力求以客观、严谨的态度,为读者呈现一幅当前全球海军力量的宏大画卷。通过对舰艇、航空装备和导弹技术的深度剖析,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海军战略意图、技术实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海洋时代,掌握对世界海军力量的清晰认知,不仅有助于理解国际安全局势,更能洞察未来军事科技发展的脉搏。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探索蓝色疆域,理解海洋军事力量的可靠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本充斥着生硬术语的“工具书”,没想到竟然读出了连贯的故事感。作者的叙事功力着实了得,将原本冰冷的机械描述,注入了鲜活的时代脉搏和技术革新的激情。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不仅展示了装备的威武雄壮,更捕捉到了那些设计上的巧妙与人性化考量。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武器系统软件迭代和电子战能力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在同类书籍中非常少见,显示了作者对前沿动态的关注。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专业军事知识与大众读者的桥梁,让复杂的技术变得平易近见,非常适合作为入门和进阶的参考读物。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现代海军装备的发展轨迹充满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海军发展史。作者巧妙地将技术演变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让你在欣赏那些精良装备的同时,也能理解它们诞生的时代需求和战略考量。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海军航空兵和导弹系统的章节,那些复杂的技术原理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对机械原理不太在行的我,也能轻松理解。书中那些详尽的剖面图和技术参数表,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现代海权竞争的实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厚实的铜版纸、清晰锐利的印刷,使得那些舰艇、战机和导弹的细节纤毫毕现,色彩还原度极高,简直是视觉盛宴。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那些关于不同级别驱逐舰和潜艇的对比分析,作者不仅罗列了数据,还深入剖析了不同设计哲学下的权衡取舍,这种深层次的对比分析,让人受益匪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当代海军的“骨架”和“肌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印象。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视觉媒介来强化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图例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让抽象的军事概念变得具体而可感,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硬核”装备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军事迷量身定做的,光是翻开目录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它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在跟你娓娓道来,从历史渊源到技术细节,娓娓道来,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对细节有执着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宝库。书里对每一款装备的描绘都力求精准,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场,亲眼目睹这些钢铁巨兽的风采。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武器性能时的那种严谨态度,不是空泛地夸赞,而是用具体的数据和实战案例来支撑,让人信服。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非常出色,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质感,绝对是值得珍藏的精品。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面极其全面,几乎涵盖了现代海军作战体系的方方面面,从水面舰艇的传感器到水下的反潜武器,再到精确制导弹药的演变,信息链的构建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似乎对每一个装备的服役历史和改进型号都了如指掌,资料翔实到令人咋舌。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国家海军战略思维差异的隐晦对比,这些洞察力并非仅仅停留于装备本身,而是上升到了战略层面的思考。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可以作为快速查阅和对比的资料库;对于普通读者,它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去理解现代海战的复杂性和技术依赖性。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极高阅读体验的杰出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