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心理學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乃是要整閤它們對人性的深度理解與世界宗教傳承早已發現的心靈解脫之道。心理學不但要治療人類在俗世生活裏的煩惱,還要為人類帶來真正的解脫及身心靈的統閤。
質量好,快遞快,喜歡。
評分二手書
評分速度快,有優惠,京東快遞服務號
評分起先你會發現你的本體,然後你會放下你對本體的執著,隻有如此,人格 纔能成長。最後剩下的便是“無有疑惑的瞭知,也就是對事物真正的理解。起初你以為愛是這樣或那樣的,但是當愛徹底統閤時你纔發現,做個什麼都不是的人和做 個有愛心的人原來是同一迴事。感覺到愛和感覺到空無是相同的事。” 本體的品質、智慧和理解必須變成你結構的一部分,然後你就能展現齣慈悲而不是覺得自己是慈悲的,能夠愛而不覺得自己在愛,尊貴而不覺得自己是 尊貴的。你會展現齣本體的所有品質而不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因為人格已經變成瞭這份無有疑惑的瞭知。你不再有想要某個東西而不想要另一個東西的問題瞭,這時 你的行為、你過的生活方式都能依照實相而進行。 如果看到內心的執著活動,你會發現你渴望的其實是跟那個東西閤一。 這是一種想要消除界限的欲望,可是處於執著之中,界限卻被製造瞭齣來,因為你製造齣瞭兩個人,其中的一個執著於另一個。真正的閤一意味著兩個人之間的界限徹底消除瞭,存在的隻剩下一個東西。 主客對立就是閤一境界的喪失。 我們最深的執著之一就是我們的自我形象。第一種層次的執著總是伴隨著第一種層次的身份認同。你的自我形象越大,你擁有的“卡”就越多。你的誠 實和理解可以消融這些自我形象,一旦真相被看到,假象就會自然消除。你的心中會齣現我們所謂的空間。當空間齣現時,空間會抹掉你的界限,你執照上的照片等 等,你將不再從“卡”的角度看待自己,當你不再抱持著自我意嚮時,空間就齣現瞭。這便是第一個層次的空無。 下一個層次的執著源於我們對身體所抱持的意嚮。從最根本上看來,這些都是對身體形象的錯誤觀點,所以我們必須瞭解自己的身體形象,因為它攸關我們的身份認同。另一個層次的空無會齣現,減少我們對身體形象的執著。 當我們不再需要填補坑洞的時候,生命自然會展 現齣你心中的圓滿,這纔是真正的生活。與其不斷地追求滿足,圓滿,快樂,和愛,不如反過來讓自己産生根本的信賴,然後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自然呈現齣圓滿 與愛的品質。 如果你想瞭解某個議題,你就必須采取跟這個議題相關的某種行動,這樣你纔能真的瞭解它。舉例而言,你很像瞭解為什麼你總是企圖得到彆人的注 意,於是你為自己設定瞭一個目標: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要不斷觀察自己是如何在企圖得到彆人的注意。或者你可以設定在接下來的一周裏,每天起碼有三十分鍾的時 間不再做任何引人注意的事。這便是設定目標的練習。你會逐漸看清楚什麼纔是真正的意誌力運作。 我們很少在看著一個人或一個東西的時候不立刻聯想到自己。譬如在幫助彆人或服務彆人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焦慮或擔憂我們有沒有把事情做對,愛心 夠不夠,有沒有幫上忙,而這些全部都是從自我的角度齣發的考量。你關心彆人的程度遠不及你關心自己,你其實是在奉愛和服務之名關心自己。 你從未真的看過一座山,從來沒有!你看到的多半是山所反映齣的你。你看見的是外在的那麵鏡子所反映齣的一座孤島。 真的認識一個人,意味著不帶任何成見的去觀察他。 隻有一個方式能真的讓你看見那座山,那就是讓你自己變成那座山,而不帶著對那座山的任何觀點。然而你總是從過去的經驗所産生的想法和成見來看這座山,所以你反過來讓那座山變成瞭你。 你的人生隻有兩個主題:保護與獲取。你渴望擁有更多的認可,更多的成就,更多的知識,更多的經驗,更多的享樂。你想讓自己的島變得更堅強,更耐久,更富有,更有價值,然後你就更有理由去保護它瞭。 保護和獲取的行動都是奠基於下麵這個觀點的:你是一座獨立的島,而這座島是需要被強化和永續利用的。大部分的時候你不都是在保護它或積纍一些東西嗎?你總是害怕失去你的體悟,而且還想擁有更多。隻要你仍然抱持這樣的態度,痛苦和貪欲就會持續下去。 如果你不認為有一個自我需要被保護和支持,你還會光火嗎?隻有當你覺得受傷,被羞辱或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你纔會憤怒。因為有一個人製 造齣瞭特定的自我形象以及對自己的某些看法,所以這個自我形象若是遭到瞭挫敗,傷害或羞辱,憤怒就齣現瞭。你不但沒有如實看著你眼前的實相,她的美,她的 宏大與莊嚴,還是受到瞭非常大的局限。你左思右想,擔憂自己不夠完美,就像有一個人應該達到完美標準似的。然而你根據的是誰的標準?通常都是自己的,你是 不是一直都在想著為自己獲取些什麼東西。 我們有沒有可能隻是單純地看著這整個情況,完整的七覺察它,理解他而不批判它;既不想改變它,也不想讓它變成彆的模樣。我們不需要為任何觀點辯駁,也不需要纍計隻是獲得到更新的經驗。我們的探索除瞭想理解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動機。 痛苦之所以會産生,是因為我們采取瞭某個特定的立場。 愛這股活水,從不去思考給予或不給予,它隻是源源不絕的湧齣來。
評分這一係列的書都很好看!!!
評分怎麼還有續集啊,不得不買瞭
評分1949年,先生迴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瞭《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先生受到衝擊,並於1969年11月與楊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乾校”。1972年3月迴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齣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齣版;次年,《七綴集》 齣版。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評分東西很不錯,喜歡京東
評分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