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鹹同年間清廷與湘淮集團權力格局之變遷》主要內容簡介:在北京師範大學的百餘年發展曆程中,曆史學科始終占有重要地位。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師大曆史學院業已成為史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國傢“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首批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單位。擁有國傢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一係列學術平颱。科研實力頗為雄厚,在學術界聲譽卓著。
近年來,北師大曆史學院的教師們潛心學術,以探索精神攻關,陸續完成瞭眾多具有原創性的成果,在曆史學各分支學科的研究上連創佳績,始終處於學科前沿。特彆是嶄露頭角的部分中青年學者的作品,已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為瞭集中展示北師大曆史學院的這些探索性成果,也為瞭給中青年學者的後續發展創造更好條件,我們組編瞭這套“北京師範大學史學探索叢書”,希冀在促進北師大曆史學科更好發展的同時,為學術界和全社會貢獻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學術力作。這些作品或為專題著作,或為論文結集,但內在的探索精神始終如一。
當然,作為探索叢書,特彆是以中青年學者作品為主的學術叢書,不成熟乃至疏漏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學界同仁不吝賜教。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一、緣起
二、學術史
三、本書的思路和突破
第一章 清後期國內政治權力格局的發展趨勢
一、清後期國內政治權力格局的走嚮
二、影響清後期權力格局演變的思想因素
三、製約清後期權力走嚮的體製因素
第二章 湘淮集團崛起初期清中央的主要對策及其演變過程
一、鹹豐六年之前清廷對湘軍集團利用和壓製並重的政策
二、湘軍集團爭奪權位策略的變化和清廷政策的調整
第三章 清廷在湘淮集團全麵實施“眾建督撫而分其力”的政策
一、鹹豐十年以後湘淮集團進一步嚮“封疆藩阜之任”衝擊
二、清廷與湘淮首腦在湘淮督撫藩臬的安排、使用、調動上明爭暗鬥
三、清廷對湘淮集團全麵實施“眾建督撫而分其力”政策
四、清廷全麵實施“眾建督撫而分其力”政策後湘淮集團的分化狀況
第四章 清廷在重點地區繼續分化、牽製、擠壓湘淮集團
一、鹹豐十一年至同治四年,後鬍林翼、駱秉章時代湖廣地區的爭奪
二、清廷和湘軍集團在兩江地區的控製與反控製
三、清廷與湘軍集團圍繞鄂皖戰區督撫和水陸統兵大員安排的鬥爭
四、鹹豐十年至同治十三年湘淮督撫任職和清廷牽製部署情況
第五章 從湘淮集團內部分化的典型案例看清廷政策的成敗得失
一、王鑫事件與地方督撫控製軍隊的需要:清中央政府的藉鑒
二、羅澤南事件與清廷通過壓製政策分解湘軍控製權
三、瀋葆楨厘金事件與清廷分解湘軍集團行政財稅權的策略
四、李元度案與清廷分化製約策略的深化
第六章 清廷與湘淮集團在重職重位安排上的明爭暗鬥
一、清廷在同治三一六年圍繞湘淮督撫的一係列重大黜陟
二、太平天國戰爭結束後清廷和湘淮集團權力鬥爭局麵的變化
第七章 鹹同年問清廷與湘淮集團圍繞財稅控製權力的爭奪
一、鹹同年間財稅控製權力的走嚮
二、晚清奏銷製度的演變
三、協餉製度和其他解協款專項製度
四、新增財稅控製權問題
第八章 鹹同年間圍繞軍隊控製權力的鬥爭
一、考察鹹同時期軍隊控製權的幾項指標
二、圍繞湘軍水師和長江水師控製權的爭奪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曾國藩很多意見,雖有利於湘淮集團,但同時對清廷、戰局也都有利,因而被清廷采納。這種情況給人一種清廷在督撫任命上為湘淮集團所控製的錯覺;而實際上,清廷在督撫人員的任免上,駁斥湘淮集團奏薦的情況也很多,有的情況似乎是同意湘淮集團的推薦,而細究起來,實際上清廷自有主張,隻不過雙方主張相閤而已。
鹹豐十一年十一、十二月間,新授安徽巡撫彭玉麟以自己專帶水師、不習陸師,不長於吏治等情,自請開缺。十二月十二日,清廷上諭:“彭玉麟瀝陳下情,請開缺專意剿賊一摺。安徽巡撫現在簡用乏人,著曾國藩於所屬司道大員內,擇其長於吏治、熟悉軍情者,不必拘定資格,秉公保奏一二員,候旨簡放。”①十二月十七日,曾國藩也奏稱“彭玉麟難離水營,業於上年十二月十七日專摺馳奏,請簡員接任皖撫在案。彭玉麟迭次奏陳不能赴任,係屬實情”。②為瞭掩蓋雙方在爭奪水師方麵的矛盾,清廷似乎也在考慮他們的請求,故在十二月二十日的上諭中,有“當此皖省軍情萬緊,著即會同曾國藩、李續宜等籌商人纔,薦賢自代”這樣的話。但同時又說:“提督楊載福請假迴籍,行抵何處?著曾國藩催令該提督迅速迴營.如果彭玉麟可以赴任,庶水師不至無人統帶。”③仍然想讓彭玉麟齣任皖撫。由於彭玉麟確也是不習吏事,不諳陸師,而安徽軍情緊急,且曾國藩也堅不令彭玉麟赴任。最後,清廷在自身安危所係的緊急情況下,不得不任命李續宜為安徽巡撫。
前言/序言
晚清時期,中央和地方權力格局的發展趨勢,尤其是自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以後至清末逐步形成的兩大軍政集團——湘淮集團、北洋集團,與清中央皇權之間權力關係的復雜演變過程,曆來是學界矚目的研究領域,經過百餘年的研究,迄今仍不斷有新的成果齣現。對於這一領域中若乾核心問題,學界基本形成一些較為係統的看法,其中尤以晚清實力督撫專擅地方行政、財政和軍政權力,逐步並最終形成地方勢力“尾大不掉”“內輕外重”的政治權力格局的觀點,最為盛行。大體而言,目前學界已有成果的總體取嚮,是著重對湘淮、北洋等地方集團分享中央權力的探討,而對於清中央政府方麵的應對和舉措,較少著意。
邱濤的《鹹同年間清廷與湘淮集團權力格局之變遷》,正是對鹹豐、同治時期清廷與湘淮係地方實力集團在鎮壓太平天國、撚軍等戰爭過程中和戰後時期的權力博弈,以及在地方實力集團強力衝擊原有的高度中央集權體製的情況下,清廷逐步采取的反製措施的演變過程,作齣深入、係統的探討,並在此基礎上分析認為,鹹同年間以至整個晚清時期,中央和地方權力格局變遷的大勢是:政治權力格局的發展趨勢總體上並沒有呈現齣中央權力不斷削弱、地方權力不斷增強的單嚮度、直綫式的走嚮,而是中央在不斷受到衝擊、有所削弱的過程中。
鹹同年間清廷與湘淮集團權力格局之變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