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著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5-2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436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7034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字数:18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父亲早年的点滴旧事
  父母亲的婚姻及我们姐妹名字的由来
  抗战前的家居生活
  抗战期间
  抗战胜利
  母亲

内容简介

  这是一份女儿们回忆父母亲的珍贵记录,独特而真切。在这《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里,她们叙述了和父母一起生活亲见、亲闻的种种往事,从孩提时代依稀记事起,大体到1949年为止。追述祖辈家世,父辈东洋西洋求学,双亲相识的姻缘,婚恋成家后抚育孩子、奉养老父、教书治学的校园生活,抗战烽火中的举家流离,父亲目盲下的种种际遇,母亲面对艰厄世事的坚韧,以及父母之间相知相契的深厚情感。书中也记叙了有着姻亲关系的陈氏、唐氏、俞氏家族,晚清、民国时政治、文化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如陈宝箴、陈三立、陈师曾、唐景崧、俞明震、俞大维等几代人。作者从亲眷的角度,忆述了大家族中的亲情相助,生死别离。也以晚辈的眼光描写了陈、唐夫妇与众多学者教授、授业弟子的交游往来。
  书中记述这个家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较以往的记述更为真实而丰满,为研究陈寅恪补充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从一个家庭的聚散、个人的遭遇也折射出了20世纪的国家兴亡、时代变迁。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关于陈寅恪的书虽说也出了不少,但以女儿的身份回忆父母双亲,秉笔实录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是第1部。质朴真挚,可以作为历史来读。
  ——吴学昭

目录

本書主要親屬稱謂及關係
一、父親早年的點滴舊事
二、父母親的婚姻及我們姊妹名字的由來
三、抗戰前家居生活
四、抗戰期間
五、抗戰勝利後
六、母親
附 錄
懷念陳寅恪先生 俞大維
避寇拾零 唐篔(曉瑩)
參觀景崧中學的講話稿 唐簧
後 記

精彩书摘

  一、父親早年的點滴舊事
  我們年少時候,聽父親有時談起他早年及家中的一些往事,這些記憶在我們頭腦裹已存留了好幾十年,時間愈久愈讓人感到它的親切和珍貴,現謹將印象較深的部分寫下,以表達對逝去長輩的思念和敬愛之情。
  嶽麓山腳下,長沙炎熱夏日初臨。湘江東岸城北通泰街,有座唐朝劉蛻故居“蛻園”——以後成為周南女中校址——此時是晚清湘軍名將周達武(四川、貴州、甘肅)提督宅第。江西義寧(今修水)陳寶箴(1831—1900,字右銘),咸豐元年辛亥(1851年)恩科舉人,租賃了周宅靠通泰街一側的部分房屋,住着祖孫三代。長子三立(1853—1937,字伯嚴, 自號散原)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年)進士,原配羅氏夫人1876年生長子衡恪後,1880年早逝。三立1882年續娶繼室俞明詩夫人(1865—1923,字麟洲,浙江山陰人)。這天,明詩夫人正在“蛻園”宅内臨產,雖然已是第二胎,產程卻仍較長,嬰兒久久未見落地,全家都很着急。忽然家人來報,熊鶴村老丈到訪,他是當地一位知名文士,為寶箴、三立父子的年長詩友,與三立時有唱和。正當熊老丈精神抖擻健步踏入門庭時,嬰兒呱呱墜地,當日是光緒十六年庚寅五月十七曰(公元1890年7月3曰)。由於嬰兒祖父右銘公已赴湖北,祖母黃太夫人按族譜排行, “恪”字辈虎年所生男嬰,取名“寅恪”;並欲借熊鶴老福壽,以“鶴壽”為字,但男嬰長大後未曾使用。又,家譜中所記載寅恪的號“彥恭”,也從未用過。

前言/序言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精装很好,这册几乎不参加活动,凑齐一套。

评分

兔兔V5可口可乐了收拾收拾

评分

十三经是儒学的基本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对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虽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难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如果说二十四史是以记实为本,纵贯古今,鉴往说来,宣彰资治,更多发挥的是实用的镜鉴的作用,那末十三经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灵魂。自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五陉晔士二土于学宫之后,直至清代,经学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制定国策的理论依据,是士农工商各色人等齐家立身的行为规范。不仅如此,十三经还被法典化,于是有了霞断狱气“礼”成了覆迁巴,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于是儒学成为国学、国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广到所有官私学校之中,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包括目不识丁之人在内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所以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之际,总有人视其为障碍,为糟粕,必欲除之而后快;相反,也有人尊之为圣典,为良方,藉其足以安邦定国。时至今日,似依然如故。

评分

《元白詩箋證稿》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作者作为中西文化养育大的一代学人,在为人处事、为学为文,特别是时势变迁、道德混杂之时,能以极清醒的判断,持一认定之道德标准而行事,绝不以享受欢乐,富华荣显而稍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气节。

评分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评分

书脚都折了,包装太简陋了,令我很失望!

评分

客观说书一般,但是三联的排版,质量真的要丢翻好多家

评分

在我浅薄的认知中,我更愿意将小说家看成是一类特殊又有趣的存在。他们的文风和笔触都不像严肃意义上的文学大家,要么高举批判愚昧封建的大旗果断投身到未知的黑暗中去,情绪高涨激昂到近乎失控;要么善于洞彻社会每一个阴暗诡谲的角落,将深邃复杂的人性用细微的笔法一层层撕开,展露无遗,之后迎接读者的的是各种永恒庞大、耐人寻味的主题等等,诸如此类。当然,要能够称得上小说家,稍微上得了台面的作者,作品也不能像某些网络写手的风格那么低级、媚俗,怎么着立意也得稍高于大众的层次。小说家和文学家,有时候是后者包容于前者,但更多的时候因风格的悬殊两者又截然不同。但是深入到作品本身,从中能看到更多小说的技巧,还是文学的底蕴,就因人而异而众说纷坛了。

评分

陳寅恪晚年因撰《柳如是別傳》,頗受不少學人譏諷。陳對摯友吳宓解釋道:“研究紅妝之身世与著作,蓋藉以察出當時夏夷之防与道德氣節之真實情况,蓋友深素存焉,絕非清閑風流之行事也。”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